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264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江朔喜道:“难道下高原去汉地?”

  摩诃衍两手乱摇道:“不去,不去……一来汉地遥远,我来年还要进山采药,不想离开太远,二来我不愿与人打交道,汉地多是非,我不愿去;三来么,你自己都说被仇家追杀才致坠崖,若去汉地走漏了风声,你此刻无法行动,岂不是去送死?还是离群索居,藏在这祁连群山之中最为牢靠。”

  江朔心道摩诃衍所言不错,道:“那我们去哪里?”

  摩诃衍道:“距此地数百里,有不冻泉,虽严冬泉水亦不封冻,不冻泉是冷泉,其下却是地脉汇聚,有温泉伏焉。我们去那里就能安然渡过冬季。”

  江朔以熊语与黄金熊交流之后,训练他驮人就好训练得多了,不出十日它驮着摩诃衍行走便再未出过差池,摩诃衍仍不放心又练了五日,确保无错之后,才终于决定出发了。

  六角龙离不开水,无法爬行这么远的距离,它的所谓“六角”其实是外露的六个腮,若长时间失水便会窒息而死,且它在冰川下早已经生活了不知多少个年头,早打好舒适的洞穴,便不随着他们去不冻泉了。

  江朔和摩诃衍告别了六角龙,由黄金熊驮着江朔走出冰谷,此时黄金熊的两个幼崽已经生得甚大了,完全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行动。

  这道冰谷极长,缓坡向上,黄金熊驮着江朔稳稳当当走了一个多时辰才上到地面,原来这道冰川裂隙的尽端在冰川之西,外面早已一片萧索景象,虽然尚未入冬,气温却已甚低,西北风已经开始怒号,刮在脸上生疼,黄金熊驮着江朔,摩诃衍带着两只小熊,都走不快,二人三熊顶着风,向西行了数日,才到了一处高山。

  摩诃衍带着江朔在山中兜兜转转,眼看初冬之雪已经开始飘飘洒洒,才找到一处洞穴走了进去,在弯弯曲曲的隧道中走了多时,眼前忽然疏阔明亮,竟然到了一个群山环绕的山谷之中,此地藏风聚气,在高原之地少见地生满了大树,天上白雪飘摇而下,已在树上薄薄地挂了一层银装,地上却无积雪,绿草尚未枯败,石罅中生出淡淡的白气,想来便是摩诃衍所说的地底温泉喷出的热气,竟然还能听见猿啼鸟鸣,比之外面的世界简直恍若隔世。

  江朔暗暗称奇,心道:若非摩诃衍带路,谁能想到险峻的大山之内竟然还藏有这样桃花源般的地方?山谷中心位置有一处涌泉,这泉水日夜不停地向外喷涌,竟然形成了一片小湖,唯见湖心翻涌着一朵朵细碎的浪花。

  湖畔搭了一个木屋,却是摩诃衍多年前所建,摩诃衍让黄金熊把江朔放在屋中榻上,自去打来泉水给江朔洗脸,泉水触到肌肤时果然甚是冷冽,这不冻泉既冷却全年不冻,实是天下奇景。

第521章 天降猛禽

  江朔和摩诃衍在小木屋中住了下来,此地虽然较外面和暖,马熊冬眠的天性却不会改变,高原马熊与别处的熊罴不同,前肢长,后肢短,四足站立时仿佛耸着肩一样,因其前肢极为强壮,故而十分擅长打洞。

  黄金熊很快就找了一处向阳的山坡打了一个深洞,它和两个幼崽睡进去之后不久,大雪便如期而至,几乎将洞口都掩埋了。马熊冬眠之后,江朔和摩诃衍少了不少乐趣,江朔不能活动,摩诃衍能去的地方也仅限于不冻泉四周方圆不到一里的一小块稍微和暖些的地方。

  二人百无聊赖,便谈天说地无所不聊,摩诃衍给江朔说了很多葱岭以西吐火罗乃至呼罗珊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江朔则和他说唐朝的诗歌和赵蕤的《长短经》,赵蕤赠给他的两卷《长短经》一直放在干草玉顶黄身上的革囊之中,江朔常常拿出来翻看,不过此时龙骧马不知所踪,自然也无处去寻那两卷经书了。

  好在江朔记忆力非凡,记得经书中大部分内容,摩诃衍听得多了也不禁赞这位赵夫子竟有此通天晓地之能,但他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兽语”了。

  很多人都想学兽语之术,江朔并不藏私,但他教过独孤湘,教过契丹猎人杭翰,教过日本人井真成,这些人无一不是心智聪颖之人,却也无一例外都学不会兽语。

  而摩诃衍却成了这个例外,他跟着江朔学兽语,不出旬月竟然已有了小成,这山谷中原来就有不少小兽,现在更有不少不及飞离的候鸟在此避难。摩诃衍便拿它们做练习,很快就能招来一些鸟兽,小木屋内外常有鸟雀往来,小兽进出,枯燥的冬季倒也热闹了不少。

  不过等来年春暖,三只马熊走出冬眠洞穴之时,摩诃衍可就不敢再唤鸟兽前来了,而经过一整个冬季之后,江朔已经可以坐直身子了。

  摩诃衍的手颇巧,坐了一辆四轮车让江朔坐在上面,便可以在小屋内外的平地上四处活动,不那么烦闷了,三只马熊也知江朔身体一天天的好起来,也十分高兴,围着江朔大呼小叫。

  经过三个月的冬眠,三只马熊都已瘦得皮包骨头了,见到小屋附近的鸟踪兽迹如此之多都不禁兴奋起来,摩诃衍虽然笃信佛法,但对野兽捕猎这种发自天性的行为并不阻止,只有马熊果腹之外以杀戮为乐之时才会喝止。

  谷中草药众多,春季雪融之后,摩诃衍便四处去采药,白日里小木屋四周都见不到他人影,这日他早早又走了,江朔坐在四轮车上看着黄金熊教两只幼熊捕鸟。

  马熊虽然上肢长大,远比一般棕熊敏捷,但要靠速度猎鸟可还是勉为其难,它们的方法是“守株待兔”,在草地上仰卧,马熊的腹部皮毛色浅而柔软,又在自己腹上撒上草籽,会有不明就里的傻鸟落在熊腹上啄食草籽,这时马熊便突然暴起,用两条灵活的长臂合扑擒住飞鸟。

  当然这样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对于马熊而言也是游戏之乐大于果腹之需,若摩诃衍在时,常常喝止不让它们做此等扑鸟的行径,江朔却不管它们,反而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这一日马熊母子好几次扑击都失败了,江朔不禁抚掌哈哈大笑。黄金熊脾气急躁,竟然和人一样气咻咻的起身不玩了,两只幼熊则毫无挫败感,仍然仰躺在地上,露出柔软的肚皮,等着鸟儿再次飞临。

  这两只幼熊已经两岁,它们的毛色比母熊更浅,通体披着一层金棕色,看着十分可爱,但人立起来也有五尺来高,不能再称为崽子了,但经历了三个月不饮不食的冬眠,空有一副巨大的骨架,重量反而比秋季时轻了许多,只有不到一百斤的样子,和一个少年人的体重也差不了多少。

  就在此时,忽见一团黄褐色的事物向着一只幼熊落了下来,这无疑是一只鸟,但这鸟也太大了,双翼展开足有一丈来宽,身子也有四五尺长,锋锐的爪子向幼熊柔软的腹部抓来,若非那幼熊及时就地一滚,这一下就要给它开膛破肚了,饶是如此侧腹也留下了一道数尺长的血痕。

  这巨鸟一击不中扑动双翼,卷起一阵飞沙走石,又向另一只幼熊抓去,那幼熊已经翻起身来,却见巨鸟双爪如钩,向它双眼扣来,直吓得双臂抱头,用厚实的双掌护住双目,巨鸟双足一分,利爪嵌入了幼熊的双肩,扑腾双翼竟要带着幼熊飞走。

  母熊早也已赶到,人立而起,口中咆哮着向巨鸟扑去。巨鸟长鸣一声,携着那幼熊忽地腾空而起,幼熊惊恐万分,连声惊叫,手刨脚蹬,然而巨鸟抓着这一百来斤的幼熊竟似毫不费劲,早已高过巨熊双爪的高度,眼看就要扑翼远去。

  江朔眼看事急,想也不想,举掌向着巨鸟劈空拍去。

  江朔此时身子尚不能灵活转动,手上的内力却已恢复了七七八八,此刻劈空击出,带起一股凌厉的罡气,距离如此之远,原本是无法击伤巨鸟的,但巨鸟只觉一股热流袭来,吓了一跳,两爪一松,将那幼熊抛了下去。

  幼熊一声惨叫直坠下来,江朔虽然焦急,却也无法救助,还好母熊就地一躺,用肚子接住了幼熊。

  巨鸟丢了到手的猎物,不禁冲冲大怒,舍了幼熊,向江朔猛扑过来。江朔这时才看清巨鸟的模样,它全身披着暗褐色的羽毛,展开的飞羽下有一圈白色,脑袋上的羽毛转为金褐,喙部金黄,端头转为黑色的尖钩——原来是一只巨大的金雕。

  那金雕双爪各有三趾,如同六柄小弯钩正向江朔当胸抓来,江朔凛然不惧,只等金雕扑近,双掌忽地推出,将那扁毛畜生打得在空中翻了个筋斗,但他毕竟督脉未复,无法汇聚全身的内力,那金雕只是受了惊吓,却未受伤。

  鹰眼何其锐利,金雕早看出江朔行动不便,在空中腾身滑翔转到侧面,这次却用钢钩似的尖喙向江朔啄来。江朔佯作未觉,用眼角余光斜睨到金雕扑得近在咫尺之际,才挥掌拍出,没想到这金雕极其敏捷,见江朔挥掌拍来,急忙扇动双翼向上腾起,再次避开了。

  这次它向上飞起老高,再如箭一般射下来,双爪向着江朔的头盖骨抓来,金雕的爪力惊人,不逊狮虎这样的猛兽,若被它抓到,颅骨也得被捏个粉碎,江朔心中也有些惧怕,双掌向上拍出的时机还不如之前,自然又被金雕轻易躲过了。

  金雕虽然惧怕江朔手掌掀起的灼灼热风,但它十分记仇,不肯放弃,在空中盘旋一圈,终于找准方位,从江朔的脑后袭来,江朔脊柱僵直不能旋转身形,双掌恰好皆无法打到金雕。

  只听脑后劲风袭来,江朔心知不妙,他左掌单掌拍在四轮车的扶手之上,让自己的身体侧着弹起,同时挥右掌向金雕打去,不料那雕忽然双翼猛地一闪,江朔人在空中无从借力,竟被他双翼带起的劲风吹得扑跌到地上。

  落地前的一瞬,江朔单掌击出,靠着地面的反掷之力,身子横着打了个旋转,这才背脊着地,然而金雕已经扑到了他身上,尖喙如利剑般向他啄来,江朔此刻只能挥掌格挡,哪里还来得及运炁拍击。

  危急关头,忽然一道白影闪过,金雕的脑袋被什么东西重重一击,它吃惊不小,忙又扑动翅膀想要腾身而起,却不料那白影比它更快,已经跨上了它的背脊。

  金雕这样的猛禽,无论是尖喙、利爪还是扑动双翼,都只是向下攻击,从没想过背后会受到攻击,全身上下所有的“武器”都毫无用武之地,只能猛烈地抖动身体,想将那偷袭者甩下后背。

  这时江朔已看清金雕背上是谁,惊喜地大喊道:“白兄,怎么是你?”

  来者正是江朔和赵蕤从茅山带出的白猿,那日在岐山白猿被全宁安的掌心雷惊走之后,江朔就再未见过白猿,没想到在此危急关头它竟突然现身,救了自己。

  白猿在金雕背上毫不客气,伸手乱抓,大把大把地将金雕背上的羽毛拔掉,将褐色、白色的羽毛向空中胡乱抛掷,那金雕吃痛不过,愈发剧烈地扑腾起来,终于把白猿甩了下去。

  白猿伸手极为矫健,它落地后就地一滚,已将腰间佩戴的青铜宝剑握在了掌中,它这把所谓的“宝剑”其实只是一枚青铜镇纸,但野兽相斗哪有动兵器的?这青铜镇纸剑在它手中已是神物一般的存在了。

  这时金雕的利爪已经抓到,白猿却全无惧色,挺剑刺向它掌心,白猿的剑法亦来自茅山积金洞中金壁所载神枢剑,只不过它不懂内功修习之术,剑招的威力还没有江朔百之一二,但用来对付金雕这样的扁毛畜生,可是足够了。

  白猿一剑正中金雕掌心,虽然铜剑没有开刃,却也擦破了一大块皮肉,杵得它钻心的疼,金雕怒啸一声,伸喙来啄,却被白猿挥来的铜剑在脑袋上砸个正着,直击得它头晕目眩,哪敢再战?昂首想要飞走,却被白猿“啪”的一剑砸在翅膀上,将翼骨打断,金雕一声哀鸣,跌落下来。

  白猿一步骑跨上去,又要拔它飞羽,江朔和摩诃衍待得久了,常听他论说佛法,佛教中雕是护法神,江朔不愿伤那金雕性命,忙道:“白兄住手,饶了它吧。”

第522章 地脉贯通

  白猿颇有灵性,听了江朔的话,也不再去拔金雕的飞羽,马熊母子想要上来咬死金雕,也被白猿呲牙咧嘴地喝退了,别看白猿不过一个孩童的高度,但马熊见了它方才和金雕搏斗时的身手,竟一时不敢上前,只围着金雕和白猿低声咆哮。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忽听一声长啸,却是摩诃衍听到先前马熊与金雕搏击时的吼声,飞奔赶回,见此情景,忙高声喝退三只马熊。

  摩诃衍在马熊母子眼中颇具威望,三只熊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缓缓退后。

  摩诃衍先将江朔扶起,放回四轮车上,再想要上前检视金雕的伤势,白猿却不认得他,仍是呲牙咧嘴,不让他靠近,江朔忙对白猿道:“白兄,摩诃衍大和尚是医师,你让他看看金雕还有救么。”

  白猿闻声旋即让开,摩诃衍惊讶地望着白猿,他知道江朔会说兽语,但方才江朔说的可是人言,而这白猿居然听懂了!

  江朔靠在车上对他笑道:“白兄与我是旧相识了,我们曾朝夕相处二年多,还一起练武,因此它说猿语我听得懂,我说人言,他也听得懂大半。”

  摩诃衍不禁啧啧称奇,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地上受伤的金雕所吸引,那巨大的猛禽喙和爪子的伤势并不致命,但断了一只翅膀,若放任不管,它便死定了。

  摩诃衍回到木屋内,取来一个药瓶和木棍、布条等物,然而他一靠近,金雕立刻伸头一啄,还好摩诃衍早有准备,及时避开了,白猿、马熊见状一齐怒吼,就要上前将金雕撕碎。摩诃衍忙举手阻止,小心翼翼地再次接近金雕,金雕昂首再啄,却又被摩诃衍躲开了。

  金雕剧烈的动作牵动了翅膀的伤势,痛苦地哀鸣了一声,摩诃衍一边学着鹰啸之声,一边举手安抚,示意自己是要替它治伤,如此进退反复了多次,金雕似乎终于理解了,挣扎稍缓,摩诃衍一把握住了他的断翅,双手一齐用力迅速地一扭,将断翅接到一起。

  金雕立刻痛得急叫起来,伸头便啄,摩诃衍双手握着金雕的断翅,若避开金雕的啄击,则无法替她接骨,于是把眼一闭,口诵佛号“阿弥陀佛”,硬接了金雕这一啄,登时手臂上鲜血直流。

  白猿和马熊见状又要上前,却被摩诃衍再次喝阻,金雕以钢凿一样的喙不断啄击,摩诃衍紧闭双目,低头避开头面部的要害,手上不停,用两条木棍牢牢夹住断翅的两端,涂上药膏,再用布条固定,任凭金雕把他双臂,肩背啄得血肉模糊。

  江朔见状心中大急,但他身子无法行动,打斗时还能凌空发劲,要救人时却是毫无用处。这时白猿再度上前,摩诃衍以为它又要攻击金雕,忙出声喝止,不料白猿却将手中青铜剑一扔,空手上前。

  摩诃衍正奇怪间,只见白猿冲上前去,跨坐在金雕背上,双手环抱牢牢扣住了金雕的脑袋,将它别向另一边。金雕的脑袋被白猿摁死在地上,无法再去啄摩诃衍,再想用爪子攻击时,却被身上的白猿压住,亦动弹不得。

  摩诃衍得了喘息之机,不禁对白猿嘉许道:“白兄果然极具灵性。”

  他用最快的速度用布条将夹住金雕断翅的木棍系紧,这才松手退后。白猿见摩诃衍退后,也跟着松手,金雕脖颈处一松,立刻转头去啄白猿,但白猿早有准备,灵巧地一纵,闪开了这一击。

  金雕忽觉断翅不那么痛了,伤口敷了药膏感觉甚是清凉,这才知道眼前这僧人先前是在为自己治伤,这才感激地对摩诃衍明叫了两声,扇动翅膀,竟想飞走,然而伤翅无力,才腾跃离地数尺,便痛得又坠落下来。

  摩诃衍忙上前压住它的身子道:“金兄,你这断翅之伤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无法恢复的,你需得耐住性子疗伤才是。

  他听江朔给白猿起名“白兄”,便自作主张称金雕为“金兄”。然而这位”金兄“脾气暴烈,不听劝,只要摩诃衍稍一放手就又扑翅欲飞,摩诃衍无奈,只能用布条将它像集市上售卖的母鸡一般,在翅根处捆扎结实了,让金雕无法扇动翅膀起飞,才放开手。

  金雕被摩诃衍缚住,不禁发怒鸣叫,摩诃衍只能劝慰道:“金兄莫生气,我这也是为你好。”

  又再三告诫黄金熊不能对金雕寻仇,好在金雕只是抓伤了两只幼熊,并没有结下血仇,两只幼熊皮糙肉厚,所受的外伤经摩诃衍涂药治疗,已无大碍,既然摩诃衍叫它们不可寻仇,便不再想着攻击金雕了。

  摩诃衍对江朔道:“大鹏金翅鸟乃佛前护法,幸而未伤它性命。”

  江朔好笑道:“大和尚不是常说众生平等么?难道金雕伤不得,幼熊就活该要死么?”

  摩诃衍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是我失言了,幸而马熊亦无伤亡。”

  江朔心中道:摩诃衍先救了马熊,又救了金雕,这巨兽和猛禽未来都少不得杀戮,摩诃衍到底算是行善呢?还是作恶?但他自己也知道这问题无解,把这番话憋在肚子里,并没有说出口。

  猛禽的飞羽虽然会自然生长替换,但若一次拔掉太多,便多半无法复原了,好在白猿被及时喝止,金雕的飞羽受损不多,相比之下翼骨折断反倒是小伤了。

  经过几日的治疗之后,金雕也知道摩诃衍是在替它治伤,也不再激烈反抗,反而非常配合,摩诃衍替它换药的时候,还会用喙轻轻摩挲摩诃衍手背上被它啄伤的地方,以示歉意。

  这几日白猿和江朔则是你一言我一语,白猿“吱吱哇哇”说的猴语,江朔却以人言对答,说着那日分别以后白猿的经历。

  原来那日江朔等人脱出石牢之后,白猿也曾回到石炭山找江朔,但那是几日后的事情了,它可不知道江朔他们是从岐阳全家庄来的,却去哪里寻他。

  白猿独来独往惯了,找不到江朔它也不以为意,又过了旬日,它这狨猴王也做得腻了,便告别群狨,漫无目的地在群山间游荡,它和江朔走的路线可不一样,一路溯渭水而上,一直走到渭水的源头,它可不知道此时已到了陇右道的渭州陇西郡。

  白猿到了渭水之源,见识一座并不十分险峻的缓坡丘山,山脚下倒有不少大树,山坡上当地农人开垦了层层梯田,到了山顶却是光秃秃的一片。此山最奇之处在于,山上多鼠,白猿没事探地穴捉老鼠玩,却掏出了鸟蛋。此山中鸟儿将蛋生在鼠穴中,山鼠却不吸食鸟蛋,鸟鼠同穴互不侵犯实是天下奇景。

  其实此山就是《山海经》中所载“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那座鸟鼠同穴山。因为山上缺乏大树筑巢,鸟便以鼠穴营巢下蛋,而此地多山鹰,山鼠不破坏鸟蛋,是为了让鸟儿放哨,见到有山鹰来犯,鸟群就会出声示警。鼠在穴内,鸟在穴外,各取所需,互不侵害。

  白猿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但它和江朔一比画,江朔立时便知定是此山,《山海经》是湘儿最喜欢看的书,她常常和江朔说起书中所载的各种新奇志怪之事,江朔心中暗暗称奇,心想我还以为《山海经》都是神话传说,没想到“鸟鼠同穴山”居然是真实存在的。

  白猿见山顶有庙,庙中有三泉,它不知这是“禹王庙”,尝了尝泉水虽然清洌,却也没什么特别的,便从鸟鼠山另一侧盘旋而下,却走入一片古木葱茏的峡谷。此峡面南背北,北边是一片断崖,崖中有一道断裂罅隙,一股激流喷涌而出,往裂罅里面看确实深不知底,只能听风吼水腾之声,白猿好奇心起,竟然钻入裂罅之中。

  走到裂隙内,竟然越走越宽,墙壁上有荧光闪烁,白猿不禁想起了当年和赵蕤江朔一起走过的积金洞下的地脉,它顺着荧光的指引一路在地下行走,这地脉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裂隙、泉眼露出地面,它边爬出去找些吃的,再回到地脉中继续前进。

  白猿不似人,左右闲来无事,只管顺着地脉前行,饿了就吃,累了就睡,一路走了数月的光景,地脉常年温度不变,因此白猿也不惧寒冬,不知不觉在地下走了上千里,终于一路走到了此处。

  江朔大奇:地脉的尽头就在这不冻泉?当然白猿不是从泉水涌出的湖泊下钻出来的,围成这座峡谷的山上另有裂隙可以钻出来,但据白猿说,地脉的尽头确实是地下涌泉,且地脉不止一条,最终都汇聚到此处,至于通向哪里白猿也还没探索过。

  江朔不能行动,摩诃衍按白猿所述,去寻找过,果然找到几处罅隙,但都十分窄小,只有身材小巧的白猿才能进出,不过以耳贴在罅隙口,确实能听到风吼水腾之声,他回来告诉江朔,二人都啧啧称奇不已。

  摩诃衍给金雕所用的药膏以六角龙的唾液熬炼而来的,十分灵验,不出一个月时间金雕的翼骨就长好了,但摩诃衍仍然不让它飞,那金雕便每日里如一只巨鸡一般在木屋外的空地上踱步,而两只幼熊的伤势也早就好了。

  久而久之,马熊、白猿、金雕耍在了一处,竟然不计前嫌,成了好友。

第523章 断舍之道

  如此又过了三个月,初夏时分,金雕的伤已经完全好了,振翅高飞与平常无异,它却不离开木屋附近,每日自行飞出去出去觅食,又会自行回来。

  马熊也都恢复了健硕的体型,两只幼熊更是愈发的长大,毛色也越来越深了。

  眼看天气越来越热,摩诃衍让马熊驮着江朔,一行同往小龙沙冰川裂谷,这次江朔不需要在仰躺在巨熊背上,而是趴卧其上,他手臂、腿脚皆可用力,牢牢攀住黄金熊的身子,黄金熊跑动起来更无顾忌,因此从不冻泉回到冰谷可比去岁晚秋时要快捷的多了。

  六角龙见摩诃衍和江朔回来本十分欢欣,但见多了金雕和白猿又吓得藏在溪中不敢出来,直到见摩诃衍和它们都十分情热,才敢爬出来,去岁离开时,六角龙的四肢、尾巴就已经长出来了,但颜色粉嫩于身体别处不同,如今多了半年时间,已经丝毫看不出新长的和原有的有任何不同之处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2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4/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