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288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独孤湘道:“老巴,你有没有好好听我说话,两个多月以前哥舒翰夺得了石堡城,如今大非川以北的吐谷浑故地已尽为我大唐所得了。”

  巴特勒喜上眉梢道:“天佑我大唐啊!”

  其实他心中想的却是吐蕃失了石堡城,退守大非川一线,他们需得防备唐军直取首都逻些城,几年内都无暇西顾咯,自己在于阗可以多做几年安省生意了。

  唐代消息传递极慢,唐军夺取石堡城需得先报捷长安,再向各地通传,于阗要得到消息往往都在半年以后了,而巴特列从二人口中提前得到了消息,无异于获得了商机,不禁眉开眼笑,也不管江朔助哥舒翰夺城是真是假,只管对江朔大肆吹捧一番。

  江朔颇觉不好意思,不愿意多提石堡城之事,岔开话题问道:“既然唐军战术得当,为什么会三次丢失于阗镇呢?”

  巴特列道:“安西唐军虽然骁勇,但真正能调动的步骑不过一万多人,如今的西域颇不太平,唐军常常要劳师远征,一会儿打葱岭以西的石国,一会儿打葱岭以南的大小勃律,也就北边的葛逻禄稍微老实一点。这就给了吐蕃可乘之机,不过呢,于阗是碛中绿洲,无险可守,只要唐军主力一回转,吐蕃军也就撤了。”

  江朔道:“原来如此,难怪这于阗的城墙如此形同虚设。”

  巴特列道:“于阗的城墙原本也是高大坚厚,但仗打多了,建的没有拆得快,索性也就草草修复事了,城墙也越修越矮,越修越薄。吐蕃大军一到,于阗国王就带着军民撤到翰海之中,吐蕃人畏惧沙漠不敢追击,待唐军回返时,于阗军随之反击,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夺回王城。”

  独孤湘笑道:“这于阗王倒是好算计。”

  巴特列道:“小娘子可别小看这于阗王。于阗不仅产美玉,也产名马,军队虽只几千人,战力却并不弱,如今的于阗王名叫尉迟胜,此人也是个少年英雄,如今也不过二十五六的年纪。他年少入朝时就颇得大唐圣人赏识,不但将宗室女嫁他为妻,还授他右威卫将军、毘沙府都督。尉迟胜率本国精骑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一同击败了侵扰安西四镇的萨毗、播仙,立下大功。”

  江朔最爱结交天下英雄,听了巴特列这番话,忍不住道:“如此英雄人物,我倒也想结交一番。”

  巴特列正色道:“小郎君可要谨慎,于阗城虽然城防简陋,其内的王城却守备森严,不是谁都能轻易进得去的。”

  正说话间,巴特列派出去采买衣物的小厮回来了,时间紧迫订做唐人的服饰肯定是来不及的了,他买回来的衣物都是半汉半胡的服装,材质自然是稠的缎的,绣有锦地暗纹,款式则都是窄袖收腿,颇为利落的胡服,胡人女子亦有劲装,颇得独孤湘之心,她原还怕那小厮会买了深裙广裾回来,看来胡人都极善揣度人心,难怪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也喜欢用胡人为仆。

  巴特列和手下胡人退出帐外,让胡姬伺候他们梳洗、换衫,却见江朔也退了出来,心中不禁奇怪,与江朔攀谈道:“小郎君,我还以为你们是一对儿……”

  江朔顿时脸红道:“我与湘儿尚未婚配……”

  巴特列又行脑补:哦……说不定二人是死定终生,我看那小女子像是高门大姓,这傻小子搞不好只是个军户,二人私定终身逃来此地也没一定。

  想到此处,他非但不忧虑二人没钱汇账,反而更加高兴,一则这种大户人家的孩子胡闹是常有之事,家里人找来时为了封口往往会给一大笔钱财,二则就算没人找来,他们的两匹马、一把嵌宝的匕首,都价值千金,而那条紫绒毯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最好他们住个十天半月不走,拿出一件两件来赎账才好。

  他一个人在那里眼珠乱转,越想越美,江朔却不知道这一会儿功夫,这胡商的脑筋已经转了这么多个来回了。

  独孤湘换完衣衫,江朔再换,二人梳洗、穿戴已毕,立刻变了一副模样,巴特列连声称赞:“呀……真是一对璧人,不知道的还当是西域那一国的王子公主呢。”

  江朔却担心道:“会否太过张扬?”

  巴特列忙道不妨事,又让人取来了两领白色带风帽的斗篷给二人披在外面,于阗风沙大,这是此地常见的穿着,却也能很好地掩饰身份。”

  二人做足了准备,巴特列再度掀开挂毯,道:“二位请入城吧,于阗城夜间也会宵禁,务必记得回来的路途,小老儿备好酒菜等二位回来歇宿。”

  独孤湘收回案几上的金牙匕,道一声“好说”,却不管二马和紫绒毯,拉着江朔钻入城墙洞中。

  穿过隧洞时,江朔还在担心地悄声道:“东西留在这里没问题吗?”

  独孤湘笑道:“这城墙洞狭小,马也过不去啊,这胡商吃准了能在我们身上赚大钱,断不会拿了我们的物件就跑的。”

第563章 城中酒肆

  二人钻过城墙洞,取下尽头木门上的门闩,按巴特列所授之法,以短长短长长的顺序轻叩了木门五下,几乎敲完的同时,就听到门闩取下的声音,看来一直有个人守在这扇门的背后。

  木门“吱吱呀呀”地打开,对面仍是黑沉沉的,二人穿门而过,这是一间只有高窗的小室,窗户上还蒙了油腻腻脏兮兮的篷布,因此十分昏暗,门边立了一个高大的昆仑奴,昆仑奴肤色黝黑,几乎融入到房间的黑暗中,以至于独孤湘忽然在黑暗中见到他那白色的眼珠一轮时,吓得差点尖叫出声。

  那昆仑奴一言不发地将门重新插好,对面也传来了落闩的声音,看来这门闩是双向的,不过朔湘二人可不怕被关在城内,这样的城墙对江朔而言,一个纵跃就能穿过,只是白日里唯恐引起骚乱,才不施展此神技而已,若巴特列真要动什么坏心思,凭二人的功夫,要出城并非难事。

  正对面就有一扇门,昆仑奴却去推侧面墙上一扇木门,这一次仍然没有走到室外,而是另一间暗室,只有墙角一盏灯光如豆的油灯勉强照亮脚下的路,独孤湘抽了抽鼻子,对江朔道:“朔哥,这什么味道呀……这么冲。”

  江朔摇了摇头,他也闻到了香气,只是这香气太过浓重,以至于鼻子已经无法分辨了。

  昆仑奴带着他们弯弯绕绕,从十几个房间中穿过,一开始只是空无一物的小室,之后是堆满货物的仓库,后来的房间中开始有了做活计的工人,他们正在把各色香料碾磨成粉末,原来前面闻到的浓重的气味就是这些香料混合在一起散发的味道。

  终于推开一扇狭小的木门后,见到了阳光照耀下的街道,双眼逐渐适应了室外强烈的光线之后,江朔看清眼前是一个大香料铺子。

  二人走到阳光下,那昆仑奴却仍藏身门内的阴影之中,俄顷,他忽然“咔啦”一声关上了木门,一句话没说便自回去了。

  香料铺中坐镇的店主,和外面揽客的小厮则好像完全没见到他们从屋中走出来一样,此刻街上没有一个顾客,二人一个低头算账,一个懒散地在铺子前溜达,看都未朝朔湘二人看一眼。

  江朔和独孤湘也不和店家搭话,自顾走出铺子,江朔从未见过颜色如此丰富的香料铺子,青黄赤白褐,样样皆有,深浅不一,仿佛卖的不是香料,是染料一般。

  江朔不解地问独孤湘:“城里的买卖不过是掩饰,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开这个香料铺子。”

  独孤湘道:“我听说抓逃犯时,会让猎狗嗅一嗅案犯的衣衫,猎狗循着气味就能追踪千里寻到那人。但若遇到气味强烈的香料,狗就无法追踪了。”

  二人料想这巴特列以做买卖为幌子,其实做的就是帮助私贩盐茶之人,作奸犯科之徒出去内外城的勾当。

  走出香料铺,独孤湘啐道:“我就知道这个老巴不是好人,我们不付他酒饭、衣裳的钱,就当是为民除害了。”

  江朔不禁好笑,低声笑道:“湘儿,你说的好像本来有钱给他似的。”

  二人说说笑笑,沿着道路走去,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这铺子,毕竟香气冲天,只怕隔着几条街也嗅得到。

  于阗城与中原城市大不相同,繁华如长安,商贾也都集中在东西两市之中。于阗这个西域城市却几乎是全民皆商,每一条街道都被商铺塞满了。

  里面的所陈设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许多西域的货品二人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二人看得目不暇接,两个人四只眼都不够用了。

  只是一路逛来,二人什么东西都没买,因为这些做小生意的,反倒不似巴特列这么好骗了。

  正闲游之际,忽见街口尘头大起,一队骑马人策马而至,头里有人挥鞭驱散街上百姓。

  独孤湘怒道:“什么人,这么横?”

  江朔忽然一拉独孤湘,转入一条小巷子中,独孤湘也警觉起来,躲在墙角后向外观看。

  却见那马队中正中一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他胯下坐骑本就高大,令他看来如半截黑铁塔相仿。

  独孤湘转头望向江朔,轻声道:“程千里……他怎么在这里?”

  江朔摇摇头,道:“跟着他,看他要做什么。”

  不料程千里一队人马到街角,忽然一齐下马,江朔心道:糟糕,被发现了,他握紧拳头,独孤湘的金牙匕也已半截出鞘了,只等程千里一行人攻来。

  没想到他们一群人有说有笑,进了街角旁的店铺,见此情景,江朔和独孤湘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等了片刻,独孤湘转到正面看了一眼,不禁哑然失笑,回来对江朔道:“朔哥,你道怎么回事……这就是家酒肆。”

  江朔这才知道是误会了,程千里并非发现了他们,而是恰好到这家酒肆吃喝。

  独孤湘问:“朔哥,现在怎么办?”

  江朔道:“且跟着他,看他们又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他早已知晓程千里是隐盟中人,三年前,程千里就在龙驹岛上,江朔也记得他早些时候说过自己要到西域军中效力,现如今从他的衣着来看,似乎在安西军中混得相当不错,只是江朔知道隐盟中人多不看重官职、财货,不知道程千里来安西四镇效力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朔湘二人并不进楼,这于阗城和中原城市不同,街道没有那么开阔,楼宇互相之间几乎挤在一起,西域风沙漫天,楼宇便建得墙多窗少,因此江朔和独孤湘轻轻跃上酒肆二楼,隐身群楼之间,无论是从楼内还是楼外都很难发现他们的藏身之处。

  二楼朝小巷一面,由于与对面楼宇靠得极近,酒肆这边便做了一整面的墙,转到后面,北侧也只开了几扇小窗。此时虽已入秋,但白日里于阗城里还是十分炎热,因此窗户并没有关死,江朔和独孤湘躲在窗户后的死角,向内张望。

  只见一众人觥筹交错,正载歌载舞,不亦乐乎呢,而至其中显然程千里的官职最高,他一人坐着饮酒,笑咪咪地看众人,却不参与其中。

  有人喊道:“程副都护,唐军石堡城大捷,大大打击了吐蕃气焰,大伙儿一起庆祝,怎么副都护你兴致不高呢?”

  江朔心道:程千里升迁得还挺快,他三年前到安西还只是白身,如今却已经是从四品上的副都护了。

  他却不知安西都护府早在大唐贞观年间就已建立,一直统辖安西各州军政诸事,但开元以来,大都护之职多由亲王或朝中亲贵遥领,又在安西四镇别立四镇节度使,节度使持节执掌兵权,才是安西四镇真正的主官,大都护府以下的官员反倒成了闲职。

  更何况安西是领十州以上的“大都护府”,除了遥领“大都护”的李林甫,程千里这个“副都护”的头上还有“副大都护”两人,更是算不得什么有实权的大官了。

  独孤湘却轻轻对江朔道:“程千里这厮,肯定不高兴啊……隐盟原来是想帮助吐蕃守住石堡城的,没想到哥舒翰得朔哥你相助,这么快就夺了去。”

  江朔道:“没想到消息来得这么快,现在隐盟应该也知道我重回世上了,我们后面行事也要分外小心才是。”

  里面程千里放下酒杯,叹气道:“哎……毕老弟,本来高节度使拿下连云堡,攻灭小勃律,安西军一时风头无两,没想到河西军拿下石堡城,河曲方圆二百里尽归大唐,这下可又把我们的风头给盖过咯。”

  那姓毕的军官笑道:“副都护,这有什么可忧虑的?哥舒翰拿下的石堡城之后还能做什么,难道去攻逻些城么?咱安西可不一样,灭了小勃律还有大勃律,灭了大小勃律,还有火寻、康国、石国,再远还有呼罗珊,还有大食……何愁不能建功立业呢?”

  程千里冷笑道:“毕思琛,你说的这些功业和你有关系么?我们都是前节度使夫蒙灵察帐下,夫蒙灵察与现节度使高仙芝不睦,咱当年可也没少给高仙芝这啖狗奴使绊子。如今还想在他手下建功立业?”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歌舞声为之一停,毕思琛道:“高节度使上任伊始,曾许我等一切如旧……”

  程千里道:“连云堡一战,高仙芝用了赵崇玼、贾崇瓘祐和席元庆,可有咱弟兄的份?”

  独孤湘和江朔咬耳朵道:“程千里又和江湖盟一样,故技重施挑唆安西军内讧了。”

  江朔点点头,心道这程千里长得一副粗豪没心机的模样,说出的话别人都只当是心直口快,却想不到其实他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这种人才最能骗人。

  此刻屋内已经完全静下来了,毕思琛叉道:“那高节度使让我们驻守于阗又是为何?”

  程千里嗤笑道:“这还不明白吗?于阗所面对的威胁不过吐蕃而已,高仙芝拿下小勃律后,吐蕃西出的门户已经被关闭,于阗无忧矣。”

  屋中众人纷纷称是,程千里道:“那请问诸君在此守备何人呢?”

  毕思琛眼珠一转道:“所以高节度使是想把我们丢在一边?”

  程千里却不回答了,双手一插兜在胸前,一副“你说呢”的神情。

  毕思琛叉手道:“副都护,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此困守愁城?”

  程千里道:“办法么,也不是没有……”

  说着他瞟了瞟左右侍奉的胡人胡姬和随护的精兵,毕思琛会意,忙喝退左右,屋内只剩下几名和程千里相熟的将领。

  程千里这才笑道:“着法子么说出来很简单,高仙芝不想让咱建功立业,我们难道自己不能想想办法么?”

  毕思琛迟疑道:“可是按大唐军法,非奉命不得擅离驻地啊……”

  程千里以指节敲了敲案几,缓缓道:“何必离开?诸君……此地便可建功立业啊……”

第564章 冒功密谋

  毕思琛不解道:“副都护刚刚还在说,吐蕃这几年都打不到于阗来,我等又如何建功立业呢?”

  程千里道:“思琛啊……你可知高仙芝要打石国?”

  毕思琛道:“下官不知……高仙芝做事神神秘秘的,除了封大夫,他从不和人商量。”

  独孤湘悄声问江朔:“这封大夫又是个什么大夫?高仙芝军事部署不和将领商量,反而找个医生?”

  其实毕思琛所说的“封大夫”乃是蒲州封常清。他的外公因罪流放安西,却颇为博学,封常清幼年随外公读书,虽然学识渊博,但他是犯夫之后,无法参加科举,只能自荐投军。

  封常清有眼疾,又是跛足,在军中自然无人待见,他却偏偏才大志高,想要投到当年风头最劲的高仙芝帐下。

  高仙芝本人相貌英俊,他的侍从皆是风姿潇洒,鲜衣怒马的美少年,自然看不上封常清的长相,但封常清每日投书固请,高仙芝拗他不过,又见他文书不错,便留他在帐下做个无品级的侍从。

  开元二十九年,达奚各部叛乱,奔袭碎叶城,夫蒙灵察派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骑平叛。这一仗本身可谓轻松,无甚特别之处。奇就奇在封常清所写的捷报上。

  高仙芝出击并没有带封常清,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战术,乃至,仿如封常清亲眼见到一般,高仙芝阅后大为吃惊,夫蒙灵察及其下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也都颇以为奇,由此安西军中人人对封常清礼让有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2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8/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