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将鉴真迎入屋内,又是嘘寒问暖,又是讨教学问,独孤湘听了就觉得脑壳疼,拉着江朔退出来,和井真成转到侧院,寻“老乌鸦”井宽仁去了。
侧院是仆役们的院子,院中有几间大屋,使团的仆役皆睡的大通铺。井宽仁、井真成父子姓“井上忌寸”,这是其国贵族的“八色之姓”,因此虽是搭船回国,只能和下人挤在一个院子里,却有自己的一个小单间。
井真成推开房门用日文喊道:“喔多桑,打了嘎七打咔米推哭大撒一。”
江朔和独孤湘见到井宽仁仍穿着那间黑**氅,坐在火塘边烤火,井宽仁拜入南少林神会大师门下,法名空性,至今仍然剃了个光头,他本就年老,隔了多年相见居然也没什么太大变化,只是显得更加清瘦了,独孤湘喜道:“老乌鸦!”
井宽仁闻声一惊,转过头来端详着独孤湘,他原来几乎全盲了,后虽经少林高僧以秘药治疗,终究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只觉得声音十分耳熟,却一时间想不起来是谁,独孤湘凑近了握住了他的手道:“老乌鸦,我是湘儿啊!”
井宽仁笑道:“是了,是了,是湘儿,是湘儿……”他忽然掩面道:“哎……湘儿,老夫对你不起,无颜面对啊……”
独孤湘奇道:“甚?”
井宽仁道:“当年我误会了你……”
独孤湘笑道:“你若不提,我早就忘了……况且我和朔哥早就消除了误会。”
江朔在一旁叉手道:“空性大师,你一向可好啊。”
井宽仁原也听儿子真成说过独孤湘和江朔结伴闯荡江湖之事,但终究为了当年之事,心中压了一块石头,今日见朔湘二人对他毫无嫌隙,终于松了一口气,高兴地问道:“江少主,湘儿,听说你们去了西域,怎么会来此处?”
独孤湘顺势挨着井宽仁坐下,道:“哎,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江朔知道湘儿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必然叽叽喳喳,至少要说个大半日,连忙抢先打断她,反问井宽仁道:“空性大师,多年未见,当年在岐山一别,你去了哪里,怎么没再回来找我?”
井宽仁叹了口气,他和井真成父子二人轮番叙述,将当年之事娓娓道来。
原来那日井宽仁误会独孤湘刺伤了叶清杳,以致独孤湘负气离去,江朔不肯去追,井宽仁独自去追,又没追上,心想自己撞破了这件事,再面对江朔必然别扭,便独自离去并未再回去找江朔。
他回到雒阳菏泽寺,却遇到了早已等在那里的儿子井真成,他们在菏泽寺寓居修行,不久传来了李邕遭到陷害,被罗希奭就郡决杀的消息,井氏父子可谓心情复杂,李邕亲自下令杀了这么多自己的同胞,但却又是自己同胞有错在先,他们当然虽然怪李邕酷滥,不分良莠将日本人杀了个精光,却也不好再去找李邕寻仇,结果李邕年过古稀而被冤杀,也令人唏嘘。
井宽仁此时精研佛法,道是报应不爽,天自有道,无需人力强为,他在大唐四十几年,儿子真成也有十好几年,经历了这么多,如今大事已了,自然生出了思乡之情。
井宽仁父子商量回国之事,首先就是要有船,想要买船却没有钱,若按几年前,那自然是到海边随便抢一艘船便了,可现在井宽仁皈依佛门,自然不能再做杀人越货的事情,而两个东瀛人一不会做买卖,二不会什么手艺,杀人的手段又不能用,如何筹钱买船?
还是井真成年纪轻,脑筋活络,道在大唐杀人自然是不行,帮大唐杀人却非但无罪反能赚钱,那就是投军,大唐户籍管理严格,寻常人做不了军户,况且现在军户朝不保夕自己都在脱籍,在中原当兵自然行不通,但边境战事频仍,各处节度使都在招兵买马,称为长征健儿。
长征健儿不管你是不是良家子,甚至不管你是不是唐人,只要能打仗便照单全收。比如安禄山手下的精锐曳落河多是奚人,安西、河西军中多胡人、突厥人。
井真成一合计,天宝十大节度使中,范阳、平卢的安禄山包藏祸心,自然是不能去的,而安西、北庭太远,剑南、岭南太南,河东、朔方无战事,能投效者只有陇右、河西两镇而已了,朔湘这才会在西海唐蕃战场遇到井真成。
井真成投在哥叔翰麾下,原本不受重视,哥叔翰自己生得高大奇伟,井真成看起来还没他膝盖高,如何看得上?但一次井真成挑战敌将,居然一刀斩杀,后来哥叔翰就常常派他做先锋讨战,井真成讨敌骂阵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根本不需要开口,只要在阵前一立,他那副洋洋自得的尊容就是最好的挑衅。
他越杀敌方越是不服,而和他交手之人往往过不了一个回合,就被他斩于阵前,因此唐军都称他为“一刀斩”或“阵斩之王”。井真成从军,求财不求官,因为他在大唐是死过一次的人,他那块挂着“尚衣丰御”衔的墓碑还在北邙山立着呢。万一被唐廷发现他未死,外国使节欺瞒官府藏匿不归可是死罪。
如此一来,唐军都尉以下的将领都很喜欢他,井真成在谁军中就意味着斩将得胜的功劳是谁的,井真成只需要一些财帛打发便了,因此当井真成攒够了钱辞军而去时,众将还甚感惋惜,一再挽留呢。
井真成回到雒阳菏泽寺,和井宽仁一起向神会大师辞行时,却得知日本又有遣唐使来大唐了,他们在长安拜见圣人之后,回返日本,正路过雒阳,在四方馆中歇马。
井氏父子忙去四方馆拜见了藤原清河大使,言搭船回东瀛日本之事,井氏父子在日本就是著名的“志能便”之士,藤原清河此番回程最大的目标就是迎鉴真大师东渡,能得两名高手同行自然求之不得,力邀二人同回日本。他们随着大使在鹿鸣苑已经耽了月余,今日才等到鉴真一行到来。
说完他们的故事,江朔独孤湘又说了自己在于阗、南诏、剑南、北庭直至怛罗斯一路的奇遇,四人互相絮叨他们各自的奇闻逸事,但觉有说不完的话题,不知不觉天都黑了,忘了吃饭却也不觉饥饿。
这时,忽听屋外叩门之声,一人用日语道:“喔波桑,休怕次诺急砍待死。”
独孤湘一吓,道:“什么休怕,急砍?何人待死?”
井真成哈哈大笑道:“湘儿莫惊,这是叫吾等启程呢。”
他打开门对门外道:“刷雄,快来见过大唐豪杰江溯之及独孤娘子。”
那人进门一揖到地,道:“在下藤原刷雄,拜见中原豪杰。”
他们互相之间虽然说日语,但遣唐使皆擅汉语,这位藤原刷雄对着江朔说汉话毫无障碍。
井真成介绍这位年轻人道:“刷雄是大使藤原清河的本家,别看它年纪小,汉学极好,此番他是来送行的,之后会回国子监继续求学。”
藤原刷雄却道:“叔父说今日月圆,正是大潮,赶巧鉴真大师到了,岂非天意,让大家快些准备登船,寅夜启航!”
四人走出屋外,才发现已是月上中天的时刻,是夜万里无云,一轮银盘孤悬夜空,将地上万物照得一片光华,井氏父子早就做好了准备,二人各背了一个大包袱在身上。
井真成道:“江少主莫笑,虽然藤原大使不收我们船费,但日本国僻远,更不产丝绸,我们将这些布帛带回去,除了奉献天皇和寺庙,还能留下些给家人做些华服,也算光耀之事了。”
这时整个院子一反白日的静谧,四处插着火炬,众多仆役、使者肩扛手提拿了大量行李向外走去,江朔等人随着人流走出院外,却见江水已经涨到院墙外不足百步了,河湾内停泊的船只都吃水浮了起来,若非有锚链系留,此刻都要悠悠飘走了,船上已有人爬上爬下,整理船帆,准备扬帆起航了。
此时已不能走到船边了,东瀛人用小舟转运,白日寂静的浅滩上小舟往来,一片热闹景象,晁衡和吉备真备一左一右亲自搀扶鉴真上船,思讬、昙静等人也各有人陪伴,侍奉十分殷勤,藤原清河对江朔叉手道:“听说两位要去越州,我们的船出海后会转到明州外港做最后补给,若不弃,可搭舟同行。”
第645章 海上追逐
从黄泗浦到越州鉴湖走陆路约莫五百里,以江朔和独孤湘的马脚力,最多两日,就能到达,坐船绕行明州,虽然骑马的路程多了一多半,但实际并不节省时间。
凡事多是一念之差,以致人的命运际遇天差地别,江朔答应藤原清河的邀请,登上了遣唐使的海船,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使团共有四艘海船,藤原清河、大伴古麻吕、晁衡和吉备真备分别执掌四艘船,江朔感到奇怪,井真成解释道:“出海十分危险,每次出海几乎都有船翻覆,四艘船未必都能安全到达东瀛日本。为了防一沉船,所有官员、工匠、学问僧都要分开乘船,这样就算损失一两艘船,也不至于宝贵的人才全军覆没。”
江朔果然见各艘船上都有木匠、铁匠、各类制器工匠,连鉴真师徒也分作了四份。江朔早知东渡凶险,没想到东瀛人出发前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看他们每个人都面带喜色、士气高涨,完全没有前途未卜的凄惶神色,为了学**唐,回国报效,东瀛人的每一次东渡何其悲壮又何其慷慨,江朔不禁心中有些佩服。
朔湘二人和鉴真、思讬、井真成同乘晁衡的船,他见每艘船有约莫五十几人,四艘船合计两百多人,遣唐使团共有四百余人,有一半人站在岸上,他们是要留在大唐继续学习的留学生和百工,先前所见的藤原刷雄便站在其中。
此刻西风忽起,船上岸上的东瀛人一齐欢呼,四艘遣唐使的海船升起船帆,借着西风推送,转入江水主航道,四艘船的顺序是藤原清河船打头,晁错第二,吉备真备第三,大伴古麻吕压尾,向东疾进。
海船大约一千石,比俞大娘航船要小得多,长有十丈,宽不过三丈,海船是平底双桅双帆,甲板上只有一层,除了中间的船楼,船艉有舵楼,与普通船不同的是舵楼上安装了一面巨鼓,船艏还有一个打横的小楼,井真成说是佛龛,内里供奉的除了菩萨塑像,还有一口铜钟,大鼓铜钟名为辟邪,其实是用响声来嚇退驱散海中大鱼的。
海船要劈波斩浪,船楼又矮又小,只有航海士和船工在里面工作,甲板以下分作两层,上层是桨手,每侧不过十名桨手,一则船上没法运载太多的船工,二则大海不同于江河,海上行船全靠老天赏风,没有逆流而上的需要,故而不需要太多的桨手。
下层是数个巨大的船舱,一木板全完隔死,井真成说这叫“水密”,各舱互相隔绝开,就算一舱漏水也能保持浮力,不至于沉船,舱内以货物压仓,木箱子在船底铺成平台,所有人都坐卧都在平台上,倒也其乐融融。
此刻尚未出海,海船在江水上顺风劈波斩浪,行得十分顺畅,唐时南通尚是一江中孤岛名“胡豆洲”,远远能望见其上狼山高耸,正是出海的天然灯塔信标,再向前行崇明岛不过还是江口一块无名沙洲而已,一千多年后那个风云际会的都市此刻还有一大半没在水下,因此海船绕到明州的路程比今日要短了许多。
船行得平稳,月色又好,众人皆立在船上赏月,思讬道:“久闻晁卿多才情,有诗人之名,离开长安时作《衔命还国作》思讬也曾拜读,其中‘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一句最为感人,今日出航如此顺利,何不借此良辰美景再作一篇?”
晁衡微微一笑,道:“敢不奉命。”他略一沉吟,缓缓吟道:“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他先向船上汉人解释了“奈良”是日本国的都城,“三笠山”是奈良附近的一座山,他见唐人不解,进一步解释道:“奈良好比雒阳,三笠好比北邙。”这下汉人便都知道其意了。
东瀛人虽然能说汉语,但能理解诗词之意的,就寥寥无几了,晁衡又译作日语再念了一遍,众东瀛人这才懂了他的意思,齐声喝起彩来。
江朔道:“这诗作得似拙实巧,通篇不用典,只以真情感人,倒有些太白先生的风范。”
晁衡笑道:“没想到溯之这样的江湖游侠也知道李太白,我与太白先生神交已久,十年前在长安更有幸结伴同游。”
江朔才又想起李白,当年李珠儿和元丹丘去劝李白离开范阳,不知道他现在何处,自己前些时候还悠哉游哉乘着俞大娘航船在江上游历,何曾想起太白先生……想到此处他不禁汗颜。
这时却听东瀛人开始用日语吟唱起晁衡方才的诗作,他们声音低沉雄浑,颇有燕赵慷慨悲歌之感,若非亲耳听到,简直不能相信这些矮短的夷人竟能唱出如此的曲调。
海船从月夜行直至旭日东升,日出江朔和湘儿在山巅见过,在瀚海沙漠见过,在草原林海都见过,海上日出之壮美还是平生所未见,看着一轮红日从万顷碧波中升起,独孤偎在江朔身边,道:“朔哥,这大海如此壮美,我还真想随鉴真大师一起去东海遨游一番呢。”
江朔讶异地转过头看着她道:“可是东渡毕竟十分危险,而且我们去东瀛也无事可做,更何况……”
独孤湘用手指点住他的嘴道:“朔哥,我说说而已,你是江湖盟主,漕帮帮主,早晚要理事的,怎能一直陪着我东游西逛?”
江朔道:“我……”
独孤湘却再次打断他,指着初升的旭日道:“朔哥你看,那是什么?”
此时红日已经完全跃出海面,海面上翻涌的红色也变成了万道金光,江朔疑惑地问道:“什么?不就是太阳么?”
紧接着他也发现了旭日之下还有别物,几乎同时,船艏瞭望的船工高声示警,只是他说的是日语,江朔他们听不懂,不过再过了一会儿,也不需要人给他翻译了,眼前茫茫大海上出现了几艘海船,迎着他们高速驶来。
这些海船来的好快,两侧桨棹齐飞,搅得海水如沸,思讬看起来十分紧张,不住地问来的是什么船。江朔目力极佳,已能看出来船一共三艘,前面两艘通体漆黑,后面一艘则是白色船体,在上沿涂了朱漆,看起来比前面的黑船高大了许多。
他对思讬照实说了,思讬几乎瘫倒在地,呆呆发愣道:“那白底朱漆的大船是大唐水军的军船。”
这时三艘船越来越近,大海上没有参照,无法看出船只的大小,此刻离得近了众人才发现,那黑船比遣唐使的海船只大不小,而后面的白船足足大了一倍有余!
黑船头尖腹鼓,三桅三帆,此刻逆风而行,船帆都收了起来,全靠船两侧的四十几条船桨划水前进,黑船的看起来和遣唐使的海船差不多长,但船形流畅,船帆、船桨的数量还要更多,虽然逆风却仍航行得极为迅速。
而后面的白色大船虽然形体和黑船差不多,但更宽更长,且船上四面有高大的木墙板,上设望孔和雉口,好像驮了一座小城似的,其上五桅五帆,两侧更有密密麻麻的船桨伸出,粗略数数怕不下百杆。
看来是黑船是被后面的白船追,若是顺风,大船桅多帆多,自然有优势,但逆风而行,比的是桨工,白船虽然桨多,但黑船又比白船轻的多得多,逆风而行才有逃脱的可能性。
井真成道:“思讬和尚,你先别慌,我看大唐水军追的是黑船,未必会找我们麻烦。”
独孤湘问道:“水军追着船作甚?”
井真成道:“这些黑船头尖腹大,虽然和我们的船尺寸差不多,载重却只有约莫五六百石的,自然不会有商人造如此费而不惠的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快,我看这两艘黑船就是此间翁山的掠海之船。”
江朔道:“翁山……那不就是海盗?”
井真成道:“不错,因此我说我们只管航行,唐军追海盗和我们可没什么关系。”
晁衡听了有理,让鼓手擂鼓,原来遣唐使各船之间以鼓声长短来传递信号,不一会儿三艘船分别擂鼓回应,都表示同意晁衡的建议不要管这三条船,只管自己航行。
大海广阔,远看三艘船是冲着自己来的,其实离得尚远,眼看黑船与白船的距离越拉越远,同时也离遣唐使四船越来越远,风向忽然起了变化,白船见状立刻升起船帆,船借风威,立刻拉进了与黑船的距离。
黑船不能坐以待毙,也升起了船帆,但船帆不够大,速度比不过白船,黑船忽然打舵,船身剧烈地向左倾斜,在海面上画出一条弧线,只吃了半边风,避开白船的航道。
白船随即跟着转向,黑船则抢在前面再次转向,黑船这次是想借着自己船小转弯更灵活的优势,摆脱白船。双方各显其能,在海面上画出左一道右一道的弧线,再次追逐起来。
井真成却道:“啊呀,糟糕,糟糕,转来转去,可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此刻三艘船距离他们已经非常近了,却见一艘黑船忽然调转船头,几乎画出一个整圆,刺向白船的腹部,想用自己坚硬的船头撞毁白船的侧舷,看得遣唐使船上的众人一起惊呼起来。
却见白船木墙上忽然探出一条长杆,杆上绑一块巨石,长杆对着黑船猛拍下去,立刻将其船艏砸了个粉碎!
第646章 惹祸上身
江朔忽然想起,自己见过白色官船这种大船,当年崖州海盗大首领冯如芳的坐船就是这种船,名为海鳅船,海鳅船状如楼船,上设五桅下设百桨,在海上来去如风,更设绑着巨石的拍杆,以上击下,中者无不粉碎,可谓海上无敌霸主。
那黑船被一下子拍掉了船头,虽未伤及水线,但船体呲裂,在海中一起一伏之际开始进水,但犹如断头的蜈蚣虽死不僵,桨手不能看到前面的情景仍然拼命打桨,黑船仍然狠狠撞在海鳅船侧舷。
不过海鳅船比黑船大得多也重得多,黑船又失去了船艏,海鳅船只是晃了两晃,并无损伤。
这时黑船开始拼命倒打船桨,想要向后退却,不料海鳅船船楼侧板上忽然打开数个小孔,伸出头上带钩的挠杆,牢牢勾住黑船,随黑船怎么折腾仍不得脱。
黑船甲板下钻出几个手持钢刀的黑衣人,想要砍断挠钩,不想海鳅船上的小孔中又伸出弩来,射出铁矢,射死了数人,余人退回舱内。挠杆没了干扰,不断拉扯,将海鳅船由竖变横和海鳅船并列。
江朔在遣唐使船上看得真切,疑惑道:“他们俘获了这条船,另一条船怎么办?这海鳅船半边不能打桨,势必追不上另一条船了。”
再看身边的思讬面无血丝,语带悲悯地道:“海上缉盗从来不拿活口。”说完便自顾自闭目念起经来了。
江朔刚想问什么意思,只见海鳅船上伸出三条拍杆轮流拍击在黑船之上,挠杆把黑船固定在了恰到好处的位置,拍杆每次都能打在船上的重要部位,打折了桅杆,打塌了舵楼,打碎了侧舷。
这时海鳅船撤回了挠钩,黑船驶去了动力,失去了控制方向的能力,开始四处进水,只有几条船桨还在徒劳无功地拍打水面,很快被海鳅船抛在了身后,黑船开始慢慢侧倾、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