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392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郭子仪问道:“你……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饶是郭子仪再有城府,也不由的声音发颤。

  那人少许恢复了一些理智,叉手泣声道:“翰帅中了敌军诡计,在潼关城外惨败,一日失关,现下叛军只怕已至长安城下了……”

  郭子仪一愣,失神地望着西面,嗫嚅道:“圣人危矣……”

  李光弼拿手一拦,道:“且慢……哥舒翰世之良将,就算败也绝不可能败得这么快,这么惨,怕是贼人的奸计。”

  郭子仪听李光弼这般说,不由得点头,道:“是了,是了,哥舒翰不会这么蠢,他怎么会放弃雄关铁壁主动出击?”

  那飞骑见郭子仪不信,正是百口莫辩,只能不住流泪叩首,毕竟哥舒翰一日丢关太过匪夷所思,实在叫人难以置信。

  正在此时,又有飞骑驰至,那人手中举着粘了羽毛的铜桶,却是官府八百里加急的传檄。这次独孤湘也不等招呼,直接跃起如法炮制将那人拖到郭子仪面前。

  郭子仪也不管那人口中禀报,劈手夺过铜桶,拧开来险些将里面的纸卷抖落在地上,江朔在一旁忙帮他接住交还郭子仪手中。

  郭子仪并没有读出来,但持纸卷的双手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他将纸卷递给李光弼,李光弼扫了一眼了,急道:“可是……”却没有下文了。

  这时第三骑又至,远远望去,第四骑、第五骑在更远处现身,郭子仪知道在目力不能及的远方还有更多的飞骑在赶来,这是唐军为确保重要军情传达的连骑传檄之法,有时候会连绵数十骑之多。

  他知道潼关是真的败了……

  这时欢庆的唐军也已经看出了端倪,默默将上岗的道路让开,传檄的飞骑们在郭子仪面前汇聚,潼关兵败的消息在人群中无声的传递,偌大的战场仿佛忽然安静了下来。

  郭子仪沉默良久,坚定地道:“必须立刻回兵。”

  方回到岗上的王栖曜道:“范阳在望,就这么算了?”

  李光弼道:“长安若失,夺下范阳也没用了。”

  独孤湘道:“我们这就南下,贼人打长安,我们就打他雒阳,擒了老贼安禄山!”

  李光弼摇头道:“不行,此举太过行险,一则远水难解近火,二则河北贼势尚在,有被贼兵南北夹击的危险。”

  独孤湘没了主意道:“那却如何是好?”

  郭子仪道:“从井陉退入河东,折返朔方,长安若陷,天子必定西行,朔方便是最后的壁垒……”

第753章 长安陷落

  江朔十年前曾到访长安,当时走的是东面的春明门,这次为了避开一路上的乱兵,从南面的终南山绕行而来,因此他和独孤湘抵达长安城下时,直面着长安城最为广大的城门——明德门。

  明德门乃大唐国门,其宽逾二十丈,其高不下七丈,是长安城外廓唯一开有五门的城门,但平日里中门不开,那是天子出城祭天时专用的仪道。

  然而此刻五门皆大敞着,如同长了五张巨口异兽匍匐在地,时值日轮西坠之时,五个黑洞洞的城门洞看来了无生气,然而远方的天空却是一片妖异的赤红。

  独孤湘与江朔并辔而立,对江朔道:“没想到堂堂大唐皇城,一日未战,便降了叛贼,看样子城内四处火起,长安富庶繁华,贼兵自少不了掳掠……”

  江朔道:“长安城广大,此刻又乱作一团,听说圣人前一日就出城西行了,我们不若绕城向西,不要进城了吧。”

  独孤湘噘嘴道:“你去追那颟顸的皇帝作甚?”

  江朔一时语塞,那日惊闻潼关失陷的噩耗,郭子仪与李光弼决定从撤兵回朔方,河北形势立时反转,史思明、尹子奇仗着兵力优势四处出击,几乎被扼断的河北、河南之间叛军的联系被重新打通,颜真卿、张巡等各路义军转为守势。

  没有正规军,武林人士功夫再高、数量再多,对战局也难有决定性的影响,众门派一商量,若还聚在一起反而有被叛军聚而歼之的风险,不若化整为零。

  有些如卢玉铉、萧大有、王栖曜、尚衡等地方豪族,率众协助义军守城;而如少林、茅山、漕帮、江湖盟等门人广布天下的大帮派,则转为敌后,破坏叛军的粮道、暗杀落单的叛军将领,以削弱贼兵。

  江朔一时不知往何处去,韦景昭与神会大和尚要在河南、江淮地方主持大局,均劝江朔西行长安,保护李唐皇家,毕竟如果大唐宫廷被叛军追上一网打尽,那仗也没得打了。

  岂料到长安城不战而降,饶是他二人马快,赶到长安城下时,长安城已然陷落,二人非官非民,实在也没想好若追上避难的唐廷该当如何。

  此刻江朔经独孤湘一问,踟蹰道:“湘儿,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独孤湘道:“我听说叛军到长安城下时,京兆尹、西京留守崔光远与监军边令诚未发一矢,便开城纳贼,此等没有骨气的叛贼该杀!”

  江朔点头道:“不错,听说安禄山仍以崔光远为京兆尹,我们不若刺杀了这奸贼,为国除奸,同时也能扰乱叛军的部署……只是不知道这京兆尹人在何处。”

  独孤湘笑道:“这还不简单,长安城分长安、万年二县,京兆尹便在长安县,长寿坊内。”

  江朔这才想起来,独孤家也是陇右大族,独孤湘虽生长在江南,但想必幼时没少听她爷爷说起长安的繁华景象,对长安城自然比自己要熟稔得多。

  江朔道:“好,说干就干,我们这便入城!”

  独孤湘道:“城头有叛军把守,他们虽然按不住我们,但如大打出手,难免惊动了狗官,搞不好就此溜走了,可就太便宜二贼了。”

  江朔道:“我们把马儿藏起来倒也不难,但此刻城内火光四起,亮如白昼,长安城墙高大,想要混进去却殊为不易。”

  独孤湘抬手向东一指,道:“朔哥,你又有所不知了,长安城有一段没城墙。”

  江朔吃了一惊,长安城煌煌帝都,建成已超过百年,怎会有缺一段城墙这种事?独孤湘道:“你同我去了便知。”

  二人策马向东,转到长安城东南角,果然见此地的城墙豁开了一道口子,代之一一片湖泊,江朔立刻反应过来:“是曲江池……”

  独孤湘点点头道:“曲江池水面广有千亩,秦汉时在长安城之北,秦时为离宫宜春宫,汉时属上林苑,至隋代在长安旧城以北建新都,曲江池便到了长安城南,历朝历代,长安城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游骑,北人不善舟楫,就算没有城墙,也无法横渡这片广大的水域。”

  这些自然是湘儿爷爷讲给她听的。

  江朔道:“确实如此,不过我们虽能游渡,龙马也会游水,你的坐骑可渡不过去。”

  独孤湘拿手一指笑道:“那不是有一条小舟么?”

  江朔一看,河岸边果然有一条小舟,那舟并未系在码头上,似是被水波推送,偶然间搁浅在岸上,想来叛军入城走的是正门大道十分顺利,更不会管曲江池上的零散小舟,那船通体红漆,上面挂着五彩绫罗,当是达官显贵游河之用,然而却被随意地遗弃在此,名贵布料上沾满了黑灰,华丽不复,更显颓败。

  二人此刻却顾不上感物伤怀,那船是一艘平底游船,船舷低矮,负载二人全无问题,马儿却无法登舟了,江朔口作马语,让龙马带着湘儿的坐骑自在城外休息,他知道龙马神俊,寻常军卒也无法捕获,将二马留在城外也不甚担心。

  江朔见舟内有撑船的竹篙,自取了撑舟前行,此时正是大暑节气,曲江池上碧叶接天,莲花竞妍,两岸柳浪翻滚,一片旖旎风光,只是目之所及不见一人,说不出的诡异。

  江朔双臂轮转,不一会便渡过曲江池,进入长安城中。

  二人从未到过长安南城,但长安城街道横平竖直,只要知道大致方向就一定不会迷失路途,独孤湘依稀记得长安县在朱雀大街之西,至于长寿坊在何处可就不晓得了。

  江朔道:“我们现在城东,无论如何总是先向西穿过长安大街再说。”

  然而二人还是太小看长安城的广大了,长安一百零八坊,看似不过纵九横十二,二十几条大街,但坊墙从外面看都差不多,除非走到坊门下看门额,实难分辨哪个才是长寿坊,二人虽然顺利穿过最宽广的朱雀大街,却在西城中彻底绕晕了。

  长安城自隋代建城以来,到天宝年间已近两百年,由于皇城在北,城北各坊多是富贵人家,富庶繁华自不待言,相较而言城南多是贫苦人聚居之地,很多里坊被破坏,私开坊门有之,私占道路的有之,甚至拆了坊墙开出便道。

  二人道路不熟,里坊不复存在,自然就难以找到出路了,唐廷出逃十分匆忙,叛军入城时,城内百姓多未能逃离,叛军虽然残暴,入城后大肆掳掠,但他们知道贵人皆在城北,径直向北放任南城不管,南城竟然没遭多少破坏,倒算是因祸得福了。

  正不知往何处去时,忽听西面喧哗声起,江朔与独孤湘对视一眼,快步向声音的源头跑去,向北穿越数坊,却见数百士兵在围攻一坊。

  此刻城内绿树成荫,二人轻轻跃上一株大柳树,向下张望,却见那一坊明显与别坊不同,和其他坊一样被十字街切成了四块,但西南角的坊墙升高了不少,四角还有角楼,更自开了南、西二门,仿佛在坊内又套了一个小坊。

  独孤湘拿手一指笑道:“朔哥你看,得来全不费工夫。”

  江朔一看也笑了,只见坊门上写的正是“长寿坊”,而新开的门上写的则是“长安县”,原来此处正是他们要寻找的长安县衙。

  独孤湘奇道:“长安城陷落应该有些时日了吧?怎么长安县还在坚守么?”

  江朔摇头道:“绝无可能,而且我看角楼上的守兵也是燕军的打扮。”

  独孤湘仔细看这些两群人身上的甲胄无异,但坊下围攻的军士均在左臂上系着红巾,此刻两军互相引弓指向对方,剑拔弩张场面十分紧张,只是坊墙上的人远少于围攻的人马,坊墙比不得城墙,高不及丈,围攻之人徒手攀缘可上,看来坊内守军居于劣势。

  独孤湘奇道:“这是燕军分赃不均,在搞内讧?”

  不待江朔回答,却听坊门楼上一将官模样的人高声叫骂:“姓苏的,我就知道你小子居心不良,假意降燕,实则首鼠两端,只是你小子错打了算盘,就你手下这点人马能掀起什么风浪?”

  城下一朱袍长髯,官员模样的人笑道:“孙将军,苏某贵为皇亲,屈身事贼不过是为了留下有用之躯报效朝廷,可笑安贼颟顸,中了崔光远之计,如今安神威已叫崔大夫捉了,你若识时务,速速投降,某留你一条性命。”

  江朔不晓得这姓苏的是何人,但听他讲话,此人并非李姓却自称皇亲,想必是某一位驸马,更觉喊话之人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坊门上那人见威吓不成,转作柔声笑道:“苏震,我知道你定然是受了崔光远的挑唆,他诓你来打我,说甚么自己去打安神威,只怕早已经逃跑了,你却还信他的。”

  那“孙将军”生得獐头鼠目,三绺胡子两根向上一根向下,嬉笑起来更显得猥琐不堪,江朔忽然心中一闪念,脱口而出道:“此人是孙孝哲!不好!”

第754章 坊内混战

  江朔忆起当年在太行山五阮关,安庆绪遭手下叛变险些丧命,原来是安禄山二房段氏夫人买通曳落河想要铲除长妻康夫人的子嗣,江朔出手为安庆绪解围换来安庆绪放郭子仪振远军通过五阮关,当年的叛徒正是眼前这个契丹人孙孝哲。

  相比十几年前,孙孝哲样貌变化不大,一样的瘦削丑陋,尤其是谄笑时的嘴脸,叫江朔想起了当年他被俘之后对安庆绪献媚的模样,这才记起来孙孝哲的名姓。

  独孤湘却不认得孙孝哲,问道:“朔哥,你认得这人?他很厉害么?”

  江朔道:“此人是曳落河的领军校尉,但你看此刻坊上不过是些老弱残兵,孙孝哲为人狡黠,故意示弱怕是另有埋伏。”

  正说话间,忽见围城军士的队尾乱了起来,朔湘二人在树上看得清楚,两翼各有一百手持弩机的曳落河武士掩杀过来。

  围城武士十分密集,被曳落河的连弩一顿乱射,登时倒下一片,但他们遭到夹击自知无处可逃,齐声呼喊,各持刀矛向两翼曳落河武士冲去。

  曳落河武士冷静地持弩射击,直至将匣中十支铁矢射完,唐军也已冲到面前了,曳落河一齐抛下弩机,从背后抽出刀盾。

  曳落河武士以盾牌推挤,同时挥刀猛砍,立刻形成两个锋矢阵反楔入唐军阵中,唐军阵脚动摇,眼看就要大乱,那苏震口中喊:“不要乱,不要乱……”语声却见颤抖,此人显然也不是个领军打仗的材料。

  江朔对独孤湘道:“湘儿,我们下去帮忙!”

  独孤湘道:“这姓苏的曾投降安贼,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若看看再说。”

  二人犹豫间,街上又起了变化,耳听得马蹄声起,两彪骑兵从两侧街角转出,挥动手中环首大刀向曳落河武士劈砍而至。

  曳落河虽勇,但一则骑兵速度甚快,二则又是背后突袭,不及反击,便被斩杀了数十人,曳落河不亏是百战精兵,立刻背靠背组成圏阵,刀盾相叠连成小城一般,新杀到的骑兵倒也一时奈何不了他们。

  只是如此以来,曳落河伏兵攻势受阻,街上重又成了对峙之势。

  骑兵丛中一军官策马冲到坊门之下,口中呼喊:“苏驸马勿忧,光远来助你了!”

  这苏震果然是驸马,他见了来人,喜不自胜地喊道:“崔大夫,你已擒住安神威了么?”

  来人正是京兆尹崔光远,江朔细看他的样貌,此人身长六尺,阔脸短须、口正鼻直,尤其是一双眸子黑白分明,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虽是文官,却身披扎甲,头戴红抹额,一副军官打扮,显得十分豪迈。

  崔光远哈哈大笑道:“安贼名为神威,却胆小如鼠,我军围攻宫城之际,安贼竟然一口气哽住缓不上来,给活活吓死了!”

  唐军闻言一齐高呼万岁,数百人齐声发喊,士气登时大振!

  坊门上的孙孝哲却丝毫不见动摇,捻着上唇的狗油胡道:“崔大夫吹得好大气,皇城有两千同罗骑兵镇守,就凭你手下这些货色,如何能攻破宫城?”

  崔光远道:“同罗人重利轻义,我许以御苑名马两千匹,他们得了马早已出城走了多时了。”

  孙孝哲这次倒没有怀疑,冷笑道:“崔府尹好手段……”话音未落,人已从坊门上跃下,双手箕张,如鹰搏兔般向崔光远扑去。

  飞在半空中,却见一道人影从天而降,挡在他和崔光远之间,孙孝哲自持功夫了得,全不在意,挥掌便抓那人左边肩头,想将来人甩到一边,却不料那人左肩一沉,同时右掌穿出,“啵”的一声拍在他右手小臂之上。

  那人出手看似轻巧,孙孝哲却如遭重锤,横着飞出丈许,落在地上险些摔倒,他强行扎马立住,只觉得臂骨疼痛欲裂,还好是在空中,他又未硬接,而是借力飞了出去,若是平地硬接,只怕臂骨早已折断了。

  孙孝哲揉了揉右臂,见崔光远马前立着一白衣青年男子,那男子正是江朔,他早看出孙孝哲的打算,不等孙孝哲出手,先跃下树来,正好来得及挡在崔光远身前。

  孙孝哲见来人自己并不认得,怒道:“什么人!竟敢偷袭你爷爷?”却全然忘了是他暴起偷袭崔光远在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3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2/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