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城门行不多时,伊斯向韦坚行礼道:“街南修缮坊有我景教十字寺,今日是我教礼拜的日子,伊斯想先回寺里和教里兄弟相聚。”
韦坚点头道:“伊斯大德自便。”
伊斯在褐卫上向江朔等人行礼便自去了,江朔正奇怪,卢玉铉却偷偷和他耳语道:“我们待会儿去的地方,伊斯去不得,因此他先自去了。”江朔听了吃了一惊,道:“什么地方是伊斯大德去不得的?”卢玉铉却笑道:“少主放心,不是青楼。”
这雒阳城忒也的大了,此刻街上行人虽然不少,但已无货运,见道路疏阔,众人便放心策马奔驰起来,行了六七里,见前方横着一条更为宽大的街道,韦坚拿马鞭一指道:“溯之,你是第一次来神都,这雒邑虽古已有之,但现今的雒阳城却是隋时所建,神都背枕北邙,南面龙门伊阙,居天下形胜之地,以洛水喻天上银河,西北角的宫城便是天帝居所‘紫微宫’,出宫城南门,在洛水上架‘星津’、‘天津’、‘黄道’三桥与南城相通,自皇城端门至外城定鼎门南北九里的大街称为‘天街’,便是此处。”
江朔熟记穿星步步天歌,对天上星垣极熟,疑惑道:“既以宫城为紫薇,那所谓‘紫微正中,建中立极’,怎地这宫城不在中央而在西北呢?”
韦坚笑道:“没想到少主还懂星象之学,雒阳城乃隋时营造巨匠宇文恺所建,分为三城,上应三垣,帝居宫城为紫微、官居东城为太微、民居南城为天市,这紫薇垣在天市垣之西北,因此宫城居西北,但确实不符‘紫薇居中’之说,因此雒阳城没有西城墙,而是建了西苑,将西苑与南城合而观之,宫城便在居中拱极之位了。”
江朔赞道:“原来还有这样的建中立极之法。”他心中却咯噔了一下,那下次遇到尹子奇的璇玑阵时,是否能以此法另立拱极而破解阵法呢?只是此时道路两侧楼台妙筑鳞次栉比,花多乱眼,他正看的目不暇接,不及细想这个问题。
忽听城门上鼓声响起,江朔道:“糟糕,净街鼓响了,要快些找里坊住下。”
众人听了竟一起大笑起来,韦坚道:“江少主别忙,雒阳城广大,要鼓响八百才宵禁呢。”
韦坚领着众人穿过天街,又走了两坊距离,已到了南城西边的尽头,再向前就要进入西苑了,韦坚却转入了南面最后一座坊门,江朔抬头见坊门上写着“明义北里”四字。
进入明义坊,江朔回头再看坊门全无即将关闭的样子,却不断有衣着华贵之人骑着高头大马。在仆役的簇拥之下进得坊来。
江朔好奇的问:“这坊内是什么所在?端地这样热闹?”
韦坚却拿手一指道:“到了。”见一处大院落,广大的门楼之上挂有一匾,上面龙飞凤舞以行草写了三字“云韶院”,进门之后是好大一片车马场,早有苍头迎上来服侍众人下马,将马匹接过去饮唯,穿过车马场进到内院,进得门来,却又有人上前以布帕替江朔掸去身上尘土,他想说自己来,却哪里由得他。
这时一中年妇人迎了出来,她虽是女子,却带着结式幞头,穿着一身男儿健服,她虽上了年纪,但五官三山得配,五岳相均,一张脸生得见棱见角,却不觉凶戾,让人但觉清气飒爽、英气勃发。
这女子向韦坚一福道:“上月听闻韦相公去河阴治沙,怎么回来的这样快?”
韦坚哈哈大笑道:“公孙大娘,汴渠已然疏通了,老夫今次事情能办的如此顺遂,实是托了这位江小友的福。”又为江朔引荐道:“溯之,这位是此间主人公孙大娘。”
那公孙大娘向江朔一福道:“这位小兄弟看起来如此年轻,却能助韦相公平沙治水?难道是那家名商巨贾的公子?”
卢玉铉笑道:“大娘,你这次却看走眼了,江少主并非捐赠钱帛助韦相公治沙……”
公孙大娘“哟”地一声惊叫,道:“雒阳城里都传遍了,说漕帮新任帮主孤身犯险,以千斤大钺斩破河坝,复通运河,救了山阴、汴州的百姓,保了今年的漕运。我只道漕帮帮主就算不是个老头,怎么也得四五十了,不想却是一位丰神玉朗的少年英雄。”
江朔听了苦笑着摇头,他在河阴时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谣言,只是不想越传越离谱,非但铁钺的重量越传越大,连韦坚主持围堰、歇艎支江撞坝这些事全都被略去,到成了他一人破沙了,自己被传的简直已经似鬼神而非人了。
他忙叉手道:“这都是坊间留言,大娘千万别信,水患得除全赖韦相公束水冲沙之策,江朔所为实不足道。”
公孙大娘道:“江公子不仅人品俊逸,更难得少年谦冲,大娘佩服,快里面请。”
入得内院,见中有一座假山,虽是平地起筑,但嶙峋片石构筑巧妙,连绵起伏倒也别有一番磅礴气势,山下有一曲池,广种菡萏,只是此时并未入夏却无荷花,一座高楼立于⼭麓池边,两侧各因地势⾼低⽽点缀厅楼、⼭亭,廊腰缦回、错落有致,⼭⽔建筑浑然⼀体,院内除了各色牡丹、更有芍药、桂花、梅花等花草,庭前楼旁更载有梧桐、古槐,芭蕉等等,既有⼀年四季之布局,⼜有⼀⽇早晚之变化,极尽⼈⼯雕琢之美。
公孙大娘将他们请入院中央的高楼内,江朔见这楼占地远比扬州何逊楼广大,虽只两层楼,但内部空间却更为高阔,一楼完全空置,只是为了将二楼托起,让楼内贵宾视野更为疏阔,此刻已是春季之末,天气晴朗,不凉不热,二楼广布灯盏,照如白昼,回廊门扇户牖全数打开,院内美景一览无余,这河洛之地的楼台风格与江南不同,虽不似何逊楼细致精巧,但却别有一番帝都的雄浑豪迈的气魄。
二楼已聚坐了不少人,尽都是穿朱戴紫、腰里挂着银鱼金龟的达官贵人,却空出了中间的坐榻让与江朔一行人,江朔坚持推让韦坚坐了上座,再让卢玉铉、谢延昌,二人却无论如何不肯,于是江朔和独孤湘在韦坚左手边落座,卢、谢二人则只能坐在后排。
江朔一坐下便有人献上茶水,帮他脱去外罩的襕袍,又来帮他脱靴,他从未被人伺候过,不禁觉得浑身颇不自在。
公孙大娘待韦坚、江朔坐定,唤婢子送上糕点吃食,江朔见上了四小碟点心,听那上菜的婢子唱道:“水晶龙凤糕一品、单笼金乳酥一品、金粟平槌一品、八方寒食饼一品”,又上了两样水果,报名为“乳酪浇樱桃”和“婆那娑果”,江朔见那糕点均制作精细,果品新奇,莫说吃过,见名儿都未听过。他随手拾来吃了几样,或甜呢或咸鲜,具都美味无比。
苍头小厮们又抬来一个大金甖,侍女在每人面前布上琉璃盏,从中舀出汁液竟然是碧绿色的,盛入透明的琉璃盏中宛如绿玉一般娇翠欲滴,不知为何物。
江朔正看着发愣,边上一个老儿凑过来道:“小友,这蒲桃酒没喝过吧?”
江朔道:“哦,原来太白先生诗中所写‘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蒲桃初酦醅’,说的就是这个酒啊?没想到真有这般绿。”
老者笑道:“哟,还知道李太白呢?不过么,此酒‘醹渌翠涛’之名却来自太宗文皇帝的御诗,时左相魏徵善能治酒,太宗尝有诗赐公,称‘醹渌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说的便是这蒲桃美酒。”
那老者说着就凑到江朔身边,顿时一股浓烈的酒气传来,看来已先饮了不少了,这老者看起来约莫六十岁上下,留着三绺胡子已半花白了,单看眉目倒也颇有名士风度,只是再往头上看可就一言难尽了——老者前额已是一片荒原,寸草不生了,脑后几根头发松松落落地勉强绾了个发纂,冠是带不上了,就这么耷拉在脑后。再看他身材瘦削,仅披了件单衣,胸前大敞着,这副不修边幅的样子倒是颇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第91章 胡璇起舞
韦坚见了张旭,忙上前见礼道:“原来张长史也来了,来来,我介绍你认识这位江朔江溯之,本次我在河阴治水全赖溯之之力。”又对江朔道:“这位是左率府长史张旭张伯高。”
张旭却醉眼惺忪地道:“无聊……河水愿潴便潴,愿流就流,你去治他作甚?”
韦坚赔笑道:“张长史说笑了,不治河患,非但百姓受苦,两京盐铁钱粮却也运不进来了。”
张旭仍是迷迷瞪瞪地道:“运不来,我便去扬州就食,却也难不住我。”
这时有人对韦坚道:“张癫又已醉啦,韦相公不用与他纠缠。”
韦坚呵呵一笑,对张旭拱了拱手,去和那人酬答去了,江朔不禁心里奇怪,这左率府长史不过是从七品的小官,韦坚可是正三品的高官,怎地对这张长史这么客气?
正自琢磨时,一个侍女过来道:“张长史,快请归坐,燕饮就要开始了。”
张旭却不理睬,自靠在江朔身边,嘟囔道:“开场歌舞有什么好看的,不如喝酒来的痛快,来来,小友喝酒。”说着抓起江朔面前的酒盏便饮,江朔心道这张旭真有意思,明明宴会还没开始,他已先喝醉了。但他曾为李白书童,李白自称酒仙,最喜饮酒,江朔爱屋及乌,见到好酒之人都自然生出一股亲近之意,见张旭相邀,便问侍女又要来一个酒盏,也举盏相迎,和张旭对饮了一盏。
两人方饮毕,忽听铮地一声琵琶声响,楼上原本喧闹,登时为之一静,紧接着一阵羯鼓声传来,江朔见楼上东面有一个小间,外设帷幔,琵琶、羯鼓之声均从帷幔后传来,想来是乐工的阁子。
随着鼓点起伏,一名深眉高鼻的胡儿走上楼来,这胡儿头戴尖顶饕帽,缀以珠子,身着窄袖桐布轻衫,下披短澜裙,柬着绘有葡萄纹的长带,胡儿双手持带,踏歌而行绕场一周,只是他唱的是胡语,江朔一句也听不懂,行了一圈胡儿回到楼中央,中央地上早铺了一条织锦茵毯,胡儿在茵毯之上忽然腾空而起,身子甚是矫健,楼上众宾客一齐叫好,他甫一落地,就深蹲踢足,竟然地上贴地圆转蹬行,众人又是一片彩声,此时乐曲已换做笛音,丝竹声中胡儿环行急蹴,跳身转毂,腾、踏、跳、跃,时而刚毅奔放,时而柔软潇洒,时而反手叉腰,如钩弯月般的后仰耸肩,有时双手交叉,如酒醉般扭动腰枝,舞姿直是变化万千,更兼他脸上表情丰富,扬眉动目,好不滑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胡儿舞至酣时,忽然戛然而止,双手交叉抚胸行礼,立刻赢得满堂喝彩,张旭却斜靠在江朔身上道:“无聊……来来,喝酒……”
江朔随手举盏与张旭一起饮了,他倒也没觉得这“胡腾舞”有甚稀罕的,心道这胡儿的纵跃功夫也只稀松平常,怎地众人都频频叫好呢?湘儿却觉得甚是新奇,看得津津有味。
胡腾儿退下之后,又有一金发碧眼的胡姬上得楼来,打着旋儿来到楼中央茵毯上,待她走到茵毯中央,羯鼓稍停,琵琶又复响起,那胡姬双袖向上一挥,羯鼓紧接着响起,胡姬就随着鼓点飞快地旋转了起来,她身上穿的白色罗裙层层叠叠好几层,随着她的旋转,轻盈的裙裾飞荡起来,便如异花初胎,含苞待放的花蕾一般。鼓点渐密,胡姬也旋得快起来,身上罗裙便如朵朵浮云,又如碧海浪涌,光华流转好不飘逸。随着鼓点越来越密,胡姬也越旋越快,裙摆整个飞舞起来,这才看到原来裙摆内里是红色的,她旋转一快舞裙整个张开,便似白云中霞光浮现,更似牡丹盛放。
胡姬随着羯鼓千旋万转似是不知疲惫一般,一忽儿左旋,一忽儿右旋,时快时慢,裙摆也时开时闭,便如花开花谢,转眼间已是千年。江朔和湘儿都未见过这奇妙的舞姿,不禁看得呆了,湘儿道:“这胡姬跳的是什么舞?真好看。”
张旭却道:“噫……这有什么?不就是转圈圈么?喝酒喝酒”举盏又邀江朔。
江朔有神功护体,自然千杯不醉,见张旭相邀,也不客套,举盏便饮。
独孤湘嫌老人身上酒气浊臭,要赶他走,江朔却阻止她道:“张长史颇有魏晋名士风度,名士行事往往出人意表,湘儿你莫要扰他雅兴。”
这时侍女又端来五生盘和葱醋鸡,张旭伸手就抓,往嘴里胡乱塞了大嚼起来,又撕了一大片鸡递给江朔,说:“小友,吃吃吃,莫要客气”。
湘儿嫌弃道:“我不要坐这边了,我去后面谢大伯和卢大哥耍了。”江朔却丝毫不以为意,接过张旭递来的鸡肉塞入口中,张旭复举盏,江朔毫不推辞盏到酒干,张旭见他饮的豪爽,不禁大喜,抚掌叫好。
那胡旋女还在兀自转个不停,张旭道:“啊呀呀……这胡妮子千匝万周无有尽头,搅得我老人家头晕眼花……”
这时公孙大娘持着酒盏走过来,猛地一拍张旭肩头道:“张癫,你自己喝多了头晕眼花,却和我这胡旋女有什么关系?你看江少主不是看得津津有味么?”
江朔见大娘问自己连忙点头称是,张旭斜睨了江朔一眼道:“他一个乡下来的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你看他的襕袍衫子料子虽好,却还系着领扣,河洛人家的孩子哪有穿得这样拘谨的?”
江朔想起叶清杳和他说过两京贵胄穿衫子都是要开襟的,还曾帮他打开了领口的扣子,但他第二日穿衣时就不自觉地系好了所有的扣子,听张旭这样说不禁脸红。
公孙大娘道:“你这张癫老儿,一喝多了就信口胡言,溯之你可别听他的,这胡腾儿、胡旋女本是西域居康国进贡唐皇的,除了两京左右教坊,等闲哪里见得到?”说着举起盏来敬了江朔一盏。
江朔已知此地便是雒阳的左教坊,当今圣人在东西两京各设左右教坊,雒阳教坊左坊擅舞,右坊善歌。看来这位公孙大娘便是雒阳左教坊的主事之人了。
张旭道:“我听说这胡旋舞在居康也只是民间歌舞,没什么稀奇的,这胡妮子旋个不停也不头晕,怕不是会什么西域的邪术吧?”
这时听一人郎声道:“张长史此言差矣,这胡旋舞可不是什么妖术邪法,宫里的杨娘子就善胡旋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也是此中好手呢。”
张旭听了此言,登时酒醒了一多半,哈哈大笑道:“什么?什么?什么?你不要道老夫久在雒阳,不知长安之事,这安禄山我却是见过的,他身躯肥大,听说走路都要用两手托着肚子才能迈步,如何能跳这轻盈的胡旋舞?”
那人走近道:“张长史,你别不信啊,安节度使本是居康国的粟特胡人,这胡旋舞可是祖传的手艺。”
江朔见那说话人不禁吓了一跳,这人生的一张圆短脸,细眉狭目,鹰鼻薄唇,这不是安庆绪么?只是他刚在洪泽黑船上见过安庆绪,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怎么颌下长了这么许多胡子?看上去还老了好几岁。
张旭转过身来,却换做背枕着江朔,对来人道:“你是何人?我怎看的眼生?安禄山不在此地,你就是说他会腾云驾雾也是真伪难辨么。”
那人叉手捧心道:“在下安庆宗,乃安节度使长子。”
江朔心道:原来是安庆绪的哥哥,怕也不是什么好人。
安氏兄弟长的颇为相像,只是安庆宗年长些,安庆绪在中原活动,为隐藏身份穿着与汉人无异,这安庆宗在朝里运动,却无需刻意隐藏,穿的都是胡服。
安庆宗对公孙大娘道:“大娘,这胡姬舞技确实一般,我这儿有个婢子擅舞胡旋,乃是家父亲自传授,让她舞一曲,张长史见徒而知师,便知庆宗所言非虚了。”
这安禄山圣眷正隆,公孙大娘虽然心中不悦,却也不敢得罪安庆宗,笑道:“好啊,那我们就看看这安中丞亲自调教的弟子的能耐吧。”安禄山挂了个御史中丞的头衔,唐人喜以朝里官职称呼封疆大吏,故公孙大娘称安禄山为中丞。
安庆宗一扬手道:“珠儿,你来为大家舞一曲。”
只见一个劲装结束的胡服少女应声唱喏,走到中央茵毯上,这少女素面朝天未施粉黛,但皮肤白皙,两腮桃红,自有天然之美,她生的准头端正,柳眉凤目,也算得一可人儿,只是不似教坊女子眉目含情,少女神彩内敛,却是个冷美人,她向胡旋女道:“姊姊可有金球?借来一用。”
那胡旋女听了吃了一惊,胡旋舞高手确实有在金球上旋转的,但这胡旋女年方二十,尚未完全掌握纯熟,不敢在燕席上表演,眼前的少女看来比自己还小了几岁,难道竟能在金球上做舞?她点点头道:“妹妹稍等,待我取来。”
一会儿拿来一个铜制的小球,约莫一拃直径,那少女已在手脚腕子上系银铃,接过来将铜球挈着手中,对乐工所在的帷幕道:“请为《一戎大定乐》。”帷幕内传来铮铮两声响,表示准备已毕,继而丝竹鼓乐一齐响起,那少女便随着乐曲旋转起来。
第92章 少女珠儿
《一戎大定乐》是高宗平定高丽后所做,乃平定高丽后天下也随之大定之意,乐曲高亢激越,有如军阵之变化万千,少女随着鼓乐旋了几匝,忽地跃上“金球”,那金球被她双足所激,飞快的旋转起来,少女立于金球之上亦随之急旋,那可是比平地转圈难多了,她在球上斜张双臂,手脚上的铃声骤急,旋到疾处,便似飞旋的车轮一般,双臂化作千万条辐辏,轮转不休,转到最疾时,铃声忽然一顿,少女忽地从球上跃起,跳得既高,身姿更是曼妙,又复稳稳落在球上,众人见状一齐高声喝彩。
少女落回球上却反向旋转,脚下金球从正旋到逆旋毫无半分凝滞,似是理所当然一般。她手脚铃声亦随着乐曲渐次激昂,少女踏着鼓点跃到空中,人跃在空中兀自飞旋不止,铃声更是与鼓点相协全无差错,确是比先前那胡旋女高了一筹。
鼓乐之声忽转悠扬,原来《大定乐》前半是排兵布阵,甚是激越,后半却是得胜后的欢庆之曲,因此曲调转为舒缓,那少女亦随着乐曲旋的慢了,以常理度之,旋转的慢了衣袖自然低垂,铃声更是难以为继,然而少女旋的虽慢,却依然裙裾飘飘,洒脱飘逸不亚于急旋之时,铃声随着鼓声低回婉转却不绝如缕。以胡旋舞而论,这慢舞确是快旋更难上十分了。
众人见了自然是一叠声的叫好,江朔却知道这少女实是个武林高手,实是以内力鼓荡起衣袖裙裾,莫说她此时还在旋转,即使是不旋转,亦能如临风招展,衣袂飘飘。因此别人都叫好舞技,江朔却道:“好俊的功夫!”
那少女止住身形,向江朔福了一福,道:“溯之谬赞,珠儿这点微末的功夫,实是登不得大雅之堂。”她急旋了这么久却气不长出,面不更色,仍是面色如常。
江朔立刻起身叉手道:“姊姊过谦了,单是这以内力控制铃音之能便不是等闲能做到的,珠儿姊姊人如其名,确有怀珠韫玉之才。”
少女听他夸奖脸上殊无欢愉之色,冷冷道:“小女子是下贱人,贱名李珠儿,却并非是珠玉之‘珠’,而是杀猪屠狗之‘猪’。”
江朔只道她是说笑,哪有女子叫“李猪儿”的。
张旭却在一旁抚掌笑道:“妙哉,妙哉,以珠为名实是俗不可耐,小娘子以豕为名,实是清逸脱俗的很。只是不知是家养的糟糠氏,还是野生的黑面参军。”这糟糠氏、黑面参军都是猪的别称,李珠儿却只淡淡一笑,并不回复。
安庆宗问张旭:“珠儿的胡旋舞如何?”
张旭道:“倒还有点意思,不过么小娘子谈吐不凡,倒是个妙人儿。”张旭人称张癫,行事每每癫狂不按常理,因此觉得李猪儿这个名儿不按常理也是妙极,对这少女不禁生出了莫名的好感。
安庆宗也哈哈大笑,举盏道:“珠儿,来敬张长史一盏。”
正说笑间,听小厮喊道:“龟先生到。”只听得楼梯上脚步声响,一众红袍人簇拥着一位身着红色广袖大袍的老者上得楼来,江朔只觉这红袍子好生眼熟,登时想起当年在习习山庄遇到的“鹤先生”,那梨园弟子之首鹤先生也穿着这么一领红色广袖大袍,区别在于鹤先生袍子上以银线绣了一只白鹤,而龟先生的袍上则是以金线绣了一个金龟。
这位龟先生虽然上了年纪,但面目俊朗,须发皆墨,毫无衰老之态,和鹤先生长相还有几分相似,估摸着两人是兄弟,同是梨园首领。
众人见龟先生来到,纷纷起身行礼,态度甚恭,只有张旭仍然半躺半卧,并不起身,龟先生却径直走到张旭面前,叉手行礼道:“张长史一早就到啦?龟年这厢有礼了。”
张旭身子都懒得动一下,慵懒道:“老李怎么才来?喝酒,喝酒……”
龟先生接过侍女送上的酒盏,向张旭虚比,饮了一盏,才去上首入座。
江朔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张旭:“张长史,我恕个罪问一句,这左率府长史是有什么权柄在手么?怎么这么许多人都对你如此恭敬?”
张旭闻言身子弹起,瞪着眼睛上上下下扫了江朔几遍,江朔只觉得一瞬间他双目精光四射,摄人心魄,但也只一瞬,张旭的目光重又涣散,嘻笑道:“小友你还真是有趣,你说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江朔叉手捧心道:“小侄姓江名朔,表字溯之。”
张旭道:“这名字不错,虽然不如李猪儿,却也不是个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