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二女忽地将手中双长剑连环向上抛出,在地上背靠着背旋了一圈,互换位置,并肩而立,将手背在背后,双剑落贴着后脊落下,背后的双手握个正着,登时赢得满堂彩声,更有人将绫罗、绸纱抛入场中,却是打赏二女的。

  张旭道:“这《西河剑器浑脱》如何呀?”

  江朔道:“二女看着脚步虚浮,没甚内力,但外功却颇了得,御剑之术可是高明的紧啊。”

  张旭哈哈大笑道:“无他,唯手熟而已。如是临敌之际,敢这样兵行险着自是功夫了得,但这二女每日都是这样脱手剑舞,对于来剑的方位缓急无不了然与胸,莫说背手接剑,就是闭着眼睛,对她们而言怕也没什么分别。”

  江朔心道不错,看来这“浑脱”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剑术,而是类似百戏杂耍的功夫。

  二女下去后,丝竹之声不停,却见侍女又上来斟酒布菜了,江朔感到奇怪,问张旭:“怎么大娘今日不舞了吗?”

  张旭说:“这燕饮燕饮,鼓乐,舞蹈都只是为吃酒娱性的,像你你这样只看不吃,却是吃了大亏咯。”张旭正说着见侍女来收拾碗盏,忙抓起个餤饼来塞在口中,又兹喽饮了一口酒,嘴里含着肉饼,对江朔道:“快吃,快吃……一会儿大娘来了,可要好好看,不许再吃了。”

  江朔听了一笑,也胡乱吃了些吃食,经过前面两拨剑舞,他心道:这公孙大娘的剑舞只怕和弟子们的也没什么两样,即使练的再熟些,身姿再矫健些,也不过如此了。

  侍女们端来的却是水炼犊和分装蒸腊熊两道大菜,众人又吃喝了会子,筚篥声才又想起,江朔已知筚篥是打头的乐器,筚篥一响,正角就该上场了。

  不待公孙大娘登场,满堂已然尽是彩声了,众人呼喊了片刻,才见公孙大娘款款而来,张旭说他三十年前观公孙大娘剑舞而悟草书之道,那这公孙大娘至少也是五十开外的年纪了,虽然岁月已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仍然是乌发如云,皮肤白嫩滑腻,绝少皱纹,看起来也就三四十的样子。

  公孙大娘已换了一套黑色的健服,形似武将的缺胯衫,盘领窄袍两侧开衩,下缚裤为腾蛇之制,着短靴,头上戴黑纱幞头,又在幞头外包一块红色抹额,也是手持双剑,看着颇为飒爽。

  见公孙大娘站到中央,众人又是一片喝彩,公孙大娘持剑十字交叉,向四周团团拜了,方才起手舞剑。

  公孙大娘起手却无任何特异之处,只觉脚步端凝沉稳,出剑方位亦妙,与前不同确实是剑法,张旭凑过来道:“现在一招一式还很清晰,便似我写草书时起手几字构形完整。”

  说话间公孙大娘脚下快速游走,出招越来越快,两剑互为攻守,速度虽快,但攻守法度严谨,虽快不乱,张旭又道:“此时出剑矫若游龙,虽然招式黏连,已分不清,但游龙终是可以描画的,便似我写草书的中段,文字已然互相粘连,但仍有迹可循,认字仍易。”

  公孙大娘招式又变,只见满堂电光烨烨,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却早分不清招式,似是随意挥舞,但攻守仍能相协,并非随手乱舞,张旭道:“此时已是无招的境界,便如我草书写到末尾,恣意收放,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

  她的招式江朔却熟,他脱口而出道:“这不是裴将军的剑法吗?”

第95章 草圣张旭

  张旭笑道:“当然是裴将军的剑法啊,此舞名为《裴将军满堂势》,本就是从裴将军剑法中生化而来。”

  唐人好武,裴家剑法并非什么不传之秘,时人多有习练的,李白更是得裴旻亲传剑法,因而江朔见过。公孙大娘使的虽是裴家剑,但她手使双剑,一挥而成两招,裴家剑虽只二十八路,但双手各出一招组合起来就有了千百种的变化,因此公孙大娘舞剑几百招也无重复之处,更兼她脚步轻盈,绕着堂内飞旋,双剑飞舞如电,让人看了只觉目眩神驰。

  江朔习练过神枢剑,这神枢剑乃天下气宗御剑的总诀,本身虽然招式极其简单,但学会了神枢剑,再观天下剑法无不融会贯通,江朔看了这一会儿,已知公孙大娘剑术之妙,对张旭道:“我观大娘剑法似快实慢,似简实繁。”

  张旭目光不离公孙大娘,口里却对江朔道:“哦,溯之你详细说来听听。”

  江朔道:“我见过裴将军使剑,本是端凝厚重的路子,大娘舞剑看起来舞动如飞,不和裴将军剑式法度,其实她每一招并未使全,一招只使半招那便是快了一倍,如只使三分,那便是快了三倍,因此说是‘似快实慢’。然而这半招、三分招若使的不对,剑招零散便和乱舞没什么分别了,大娘所舞看似略去了部分招式,但未使出来的剑招意韵犹在,从无招处见有招,实是比使全了还难,因此说是‘似简实繁’,看似没有法度,实则不出法度。”

  张旭点头道:“不错,溯之你很有见地,我当年从大娘舞剑中悟出的笔法大意也是如此,看似狂草不工,实则将楷书隶篆之法尽皆蕴含其中,形连而意断,每一个字的意韵便如大娘的剑招一般仍各自留存在书体之中。”

  张旭虽然觉得江朔小小年纪有此见识殊为不易,但这都是他三十年前就悟到了的,因此也不觉得有甚稀罕,随口答话,双目却仍不离公孙大娘。

  江朔接着说:“草书之道我自然不如张长史看的通透,只能单以武功论,我却在想大娘舞剑何以比其他娘子好看,这些人都是她的弟子,我悟出的道理大娘自然也和她们说了,却为何未得她真传?”

  张旭道:“嗯,说的有理,那你以为原因为何?快说,快说……”

  江朔道:“剑谱上的剑招,本需使全才能衔接,但大娘舞剑不使全招,其剑意却仍然连绵不绝,这功夫可不是靠‘孰能生巧’练出来的,靠的是炁,我所学神枢剑谱说‘以力御剑,外演千万,而神不及一,虽千万而不能胜也,以气御剑,内藏千万,而外泄其一,虽见一而无往不胜’,说的就是以气御剑的好处。”

  张旭听了不禁陷入了沉思,默默点头道:“说下去,说下去……”

  江朔续道:“我观大娘舞剑,与前面两个小娘子不同,二娘子浑脱飞剑,需按固定套路千锤百炼,迈步出手不能差之分毫,否则轻则断手断脚,重则当场殒命。大娘舞剑看来无有固定程式,而是心之所至,发乎其外,气之所至,招式自成,这路无招胜有招的心法,却不是按部就班,勤学苦练就能学会的。”

  张旭心有所悟,嘴里讷讷道:“然而人体有炁之说终是太过玄虚……”

  江朔道:“这有何虚?”伸右手握住张旭的右手腕子,将内力从他劳宫、少府二穴注入,二穴各通心经与包络,张旭顿时浑身一震,道:“妙哉,妙哉!”

  江朔又以左手按在张旭背后督脉灵台穴上,将内力注入督脉,张旭从未练过内功,这内力入体便如一股清流冲开一重重尘封了数十年的门户,向下一路奔流荡涤,进入任脉,又自任脉上溯,如甘泉上涌冲破层层岩石壁垒,向上趵突翻涌,直冲头顶百汇又复入督脉,瞬间就在他体内行了一个小周天。

  此时公孙大娘已经舞剑完毕,楼上掌声雷动,无数的鲜花彩绸抛向堂中,简直要将地面都铺满了,张旭却浑如未觉,只觉体内三丹田轮转如飞,神府清朗,许多年来不得索解之事豁然洞明,他忽然站起高喊道:“快取纸笔来!”

  张旭行事特异,众人常见他如此,早已见怪不怪,李龟年笑道:“张癫又要发癫了。”

  小厮赶忙取来笔墨纸砚,却是账房用的粗纸散笔,安庆宗上前将那小厮一脚踢了个跟头,道:“混账玩意,张长史岂能用这等下贱货?快奉上五色笺,紫毫鸡距笔笔。”他身后的少女李珠儿立刻奉上一沓笺纸,和一管毛笔,这笺纸坚滑细腻,染以青、赤、白、黑、黄五色,确是安国寺所造名物。笔则是湘妃竹的身管,笔尖为兔毛紫毫,再用纸将兔毫缠起来,外披羊毫增加蓄墨量,这种笔称为鸡距笔,乃宣州特产名品。

  张旭将五色笺在案子上铺排好,却将鸡距笔扔在一边,道:“太硬,太硬,不堪用!”只见他打散发髻,握住自己所剩不多的一缕头发,将头发直接浸在墨中,提将起来将湿发握在手中甩掉了一些墨汁,直接在五色笺上勾勾画画写了起来。

  他兴之所至,随手写了一首南朝庾信的《步虚词》:

  东日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这一首词写来,纵横捭阖,已跨过了第一张黄色的笺纸,在蓝色笺纸上又写了三行,张旭却丝毫不以为意,紧接着后面又写了一首《步虚词》,这次写完却又跨到白色笺纸上去了,他越写越是兴奋,不禁纵声狂啸,手上笔势不断,又写了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

  张旭的字越写越是疏阔,最后一张笺纸上只写了四行而已,再看四章诗一气呵成,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伏如虎卧,起如龙舞,顿如山峙,挫如泉流,满纸如云烟缭绕,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张旭随手将沾满墨汁的头发甩倒脑后,也不管黑墨甩了满身满手,抚掌大笑道:“成了,成了!我书今成圣矣……”张旭自称张癫,今日居然自称成圣,实在是癫狂到了极致!

  安庆宗赞道:“张长史下笔如走龙蛇、刚圆遒劲,草圣之名实至名归,不知这几张字帖可否赐予庆宗,我实爱之,愿以缭绫千匹赠长史。”

  虽说张旭手笔人称片纸值百金,但这千匹缭绫得值二十万钱,张旭年奉不过三万钱,实是不少了。

  不想张旭摆摆手道:“我要这么多绫罗做什么用?不如给些笺纸,我书既成还怕以后写不出来么?这些帖子送与你便了。”

  安庆宗大喜过望,对着张旭千恩万谢,命李珠儿小心将这一摞书帖收起来,四周围着的人看着眼都直了,这可是无价之宝,莫说张旭说赠予他了,就是真收了一千匹缭绫也是赚了。张旭虽说自己还能写,只是他号称张癫,酒醉后做书往往有神来之笔,酒醒后再写却是不可重得了。

  江朔心想,这安庆宗倒是和他胞弟安庆绪完全不一样,他此前一直围着李龟年、张旭转,还道他有什么阴谋,现在看来只是雅好书乐,有意要和乐圣、草圣亲近罢了,如他的目的是拉拢朝臣就应该讨好韦坚这样的亲贵才是,李龟年、张旭名声虽盛,但并非王公重臣,拉拢他们对安禄山造反可没什么助益。

  张旭却道:“昔张癫观担负争道而得其形,又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其韵,今日溯之助旭内观而得其气,形、韵、气三者皆得,旭之书可谓得道成圣矣……”

  众人闻言一齐称贺,更有几人手舞足蹈跳起贺舞来,再看张旭却向后一仰,躺倒在榻上,立时传出鼾声。他今日本已饮了很多酒,方才挥毫泼墨更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所耗不亚于武林高手大战一场,此刻他三十年来的心愿得偿,志得意满之际,便觉乏累,竟自倒头睡去。

  李龟年哈哈大笑道:“好个张癫,说睡就睡。”

  公孙大娘也笑道:“快上汤点,给张长史醒醒酒。”此时燕饮已近尾声,侍女们又奉上“生进鸭花汤饼”和“蟾儿羹”一素一荤两味汤点。

  说话间张旭已经鼾声如雷了,江朔也看的有趣,只觉结识了张旭这样的慷慨狂逸之士,实是快慰。他忽然想到湘儿见了张旭这个样子定也觉得好笑,他回头去找湘儿,却不见她人,再看谢延昌、卢玉铉二人也不在座上。

  江朔只道是湘儿嫌燕饮吵闹,到别处去玩了,但他在楼上仔细训了一遍,三人确实不在,又下楼看,院子里有人正在秉烛夜游,吟诗作对,此等风雅之地自然没有湘儿,江朔心中有些焦急了,展开穿星步身法逐屋寻找,他来去如风,屋内人往往尚未察觉有人进门他便已摔门出去了,各间屋子内有人欢歌宴饮,有人狎妓作乐,只是没有湘儿,不消片刻江朔将云韶院内里里外外、角角落落寻了个遍,却哪有湘儿三人的踪迹?

第96章 魔教令牌

  江朔遍寻不着,只得又回到楼上,李龟年见他神色焦急,忙问道:“江小友,出了什么事?”

  江朔急道:“和我一起来的伴当都不见了。”

  公孙大娘道:“我记得你是和韦相公一起来的,是否韦相公对几位弟兄另有差派?”

  众人再寻韦坚,才发现不知何时韦坚也不见了。

  这下连公孙大娘也着急了,韦坚是当朝三品大员,若真在左教坊出了什么闪失,她可吃罪不起,公孙大娘唤一个女弟子道:“十二娘,你快招呼众弟子一起寻一下韦相公漕帮的诸位兄,你自去问一下两道门的小厮,有没有见过这几位进出教坊?”

  江朔急道:“还有个十五岁的女孩……”

  那弟子叫李十二娘,唱个喏出去了,不一会跑回来对公孙大娘道:“院子里各处都找了,不见这几位,守门的小厮也说没见着韦相公,车马场上韦相公和漕帮诸位把头的坐骑也都具在。”

  这下公孙大娘也紧张起来了,急道:“这可如何是好?太平盛世朗朗乾坤,还真有强人混进了神都作乱不成?”

  江朔道:“韦相公虽是文士,但谢、卢二位都是高手,就是湘儿轻功也好得很,哪怕遇到强敌也尽可以支撑一时,不可能一点声响也没有,就此被掳去。”

  安庆宗上前道:“江少主,贵帮几位把头都是老江湖,就算骤遇强敌,应该也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不妨仔细找一下吧。”

  江朔见安庆宗,突然想到燕军曾阴谋搅乱江湖盟,自己又听到燕军和大食密谋倾覆大唐,燕军想要对付自己和漕帮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他怒目瞪视安庆宗道:“你到来做好人,怕不就是你们燕军搞的鬼。”

  安庆宗忙摇手道:“江少主,你怎会这样想?今晚我和珠儿一直在宴席上从未离开啊……”

  江朔道:“两年前你弟弟安庆绪就想掳了我去北地,现在来掳韦相公和湘儿也不足为怪,至于你从未离开宴席,燕军麾下高手众多,还需要安公子自己动手么?”

  李珠儿怒道:“大公子敬你称你一声少主,你还真把自己当回事,颐指气使起来啦?你有什么证据?却来这里平白诬赖人!”

  江朔被她一顿抢白,不禁气结,却也不肯退让,道:“我确实没有证据,但除了燕军,我在雒阳并无仇家……”

  李珠儿闻言正要发作,安庆宗却阻住她,对江朔道:“无怪少主怀疑,我阿爷、二弟这些年所作所为确实有很多不是之处,尹先生与少主的过节,庆宗也有耳闻,只是我是我,二弟是二弟,庆宗可以指天为誓,绝对没有做不利于韦相公和漕帮众把头的事。”

  李龟年也劝道:“韦相公是治水名臣,与安中丞并无罅隙,安大公子更无理由掳了他去啊……”

  这时李十二娘忽然惊呼道:“这是什么?”

  众人走过去看,原来在卢玉铉坐过榻前的案子上有一个火焰形的令牌,此前江朔没有发现是因为这个令牌完美地嵌入了桌面内,江朔以为是案上的图案,但李十二娘熟悉楼内家具,知道这图案并非桌上原有的。

  江朔疑惑道:“这个图案是什么意思?”

  安庆宗却认得,对江朔道:“此乃摩尼教的令牌,摩尼教行事之后往往留下此牌,不过这令牌深深嵌入桌面,来人功夫甚是了得,怕不是慕阇就是拂多诞,江少主可是得罪了魔教?”

  江朔吃了一惊,立刻想到那日黑船上的摩尼教大慕阇多乙亥阿波,怒道:“燕军与摩尼教早有勾结,那日被我撞破,大公子还在这里装什么傻?”

  安庆宗叉手道:“胞弟与少主你的恩怨我实不知,我和阿爷、二弟不是一路人,韦相公和漕帮诸位大侠绝非庆宗安排人掳去的。”

  李龟年也道:“韦坚与安寺丞并无龃龉,且同在京城为官,一旦事漏如何自处?我看安寺丞无论如何不会将韦相公掳去的。”安庆宗官拜太仆寺丞,因此李龟年称他为安寺丞。

  江朔毕竟年纪轻,没有太多江湖阅历,原来还可以请教卢玉铉这样的智囊军师,现在漕帮诸位老江湖都不在身边,他无人可问,见安庆宗一脸真诚,一时六神无主,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安庆宗。

  李龟年却道:“摩尼教早已被圣人下敕严加禁断,只道早已被逐出中原,不想竟然还在暗地里活动,安寺丞,听你前面所言,似乎知道这摩尼教的底细,你是否知道他们可能把韦相公诸人掳去了哪里呢?龟年报于千牛卫让他们去搜找。”

  安庆宗问李珠儿道:“珠儿,你可知道摩尼教的人在哪里?快说与大家知晓。”

  李珠儿道:“我不说,这江少主对公子无礼,我们又何须助他?”

  江朔听李珠儿说“不说”,而非“不知”,知道她定然知道底细,忙叉手道:“安寺丞、珠儿姑娘,是我莽撞了,还请原谅,珠儿姑娘你若知道他们在哪里,还望不吝赐教。”

  李珠儿转过身去道:“不敢当,我若说了,难保江少主不会说是我们早已勾结好了。”

  安庆宗温言劝道:“好珠儿,你就不要为难溯之了,现在形势紧急救人要紧,快告诉他吧。”

  李珠儿道:“好吧,不过我可不能保证他们在那边,不要到时候寻不着人,又来编排我们的不是。”

  江朔忙道不敢。李珠儿这才道:“摩尼教总坛在中昆仑。”

  江朔惊道:“昆仑距此三四千里,忒也得远了,莫非魔教之人真会缩地之法?”

  李珠儿嗤道:“中昆仑可不在昆仑山,就在河水北岸的王屋山。”

  江朔奇道:“王屋山怎么也叫昆仑?”

  李珠儿摇头道:“那我可不知道,我只知摩尼教和二公子的人传递消息,都是以中昆仑称呼王屋山。”她瞥了一眼江朔道:“你可不要误会,我原是安中丞的近侍,因此知道这些事,后来安中丞让我随着大公子才来的二京,摩尼教只与二公子勾连,他们做些什么我可不知道。”

  安庆宗道:“珠儿你可知他们具体在王屋山何处?这王屋山这样大,溯之怎么找得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