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江朔猛然醒悟,大喊道:“爷爷,三位大哥,快抢马!”

  他没有喊湘儿的名字,因为从刚才开始二人紧握着的手就没有放开,湘儿随手一抛以银球将一骑士打下马来,又甩过另一头的飞爪抓住马鞍,一拉之下与江朔二人携着手飞上马背,那边独孤问形如鬼魅,从一旅帅背后跃上马背,不等那人回头随手一扬,铁塔般的汉子便如纸鸢般地飞了出去,萧大有原已夺得一匹马,谢延昌却不善骑马,卢玉铉夺了一匹马在马上一拽谢老,二人共骑了。江朔见众人皆已上马,呼喊一声,四匹马循着红巾军杀出的血路冲出阵去。

  待红巾军破阵而去,渔阳军还在一片混乱之中,好不容易调转马头,整理好队伍,渔阳军皆是一样服色,为的是避免战阵之中暴露主帅的位置,唯有持鼙鼓的旅帅尚能分辨,一旅帅对着军中一中等身材的骑士叉手请示道:“少帅还追么?”

  那人摘下兜鍪道:“今日先机尽失,不用追了……”此人露出一张生着细目鹰鼻的圆脸,正是安禄山的二公子安庆绪。

第127章 太行八陉

  江朔眼见脱出渔阳骑阵,口打呼哨唤先前留在芦苇荡中的马匹,不消片刻,老马便冲出苇荡跑到江朔身边,另三匹马则远远地跟在后面,江朔和独孤湘换到老马背上,却仍是二人同乘,经此生死一役,二人感情不知不觉间更进了一步。

  随着红巾军向西一气驰出了十几里地,见身后并无追兵,军中一将官扬手道:“传令,控辔缓行歇马,保持警戒队形。”正是方才军中出声呼唤江朔之人。

  立刻有人将军令传遍全队,大军立刻减速,却有数骑脱离本队向前后左右驰出,是为警戒的斥候。

  江朔急趋上前,在马上叉手道:“多谢郭军使相救。”

  那人扯下遮面的红巾,正是朔方军振武军使郭子仪,郭子仪哈哈大笑道:“溯之,若非珠儿传讯给我,你们今日只怕凶多吉少啦。”

  江朔奇道:“是珠儿姊姊给你传的消息?”

  独孤问却道:“难道是我错怪了那小妮子?她见我受困便去寻帮手了么?朔方军又怎会这么巧就在左近?”

  郭子仪叉手道:“老丈何人?我们特为不着朔方甲胄,又都蒙了面,老丈怎知我们是朔方军?”

  江朔忙道:“这位独孤前辈单名一个问字,人称追云逐月叟的便是。”又将谢延昌、卢玉铉、萧大有并独孤湘都一并给郭子仪引荐了。

  独孤问捻须笑道:“贵军虽然更服蒙面,但老夫祖居陇西,西军的环首大刀却也识得,且胯下骏马一看就是朔方名马,得遐方之劲气,是禀严凝,却是遮掩不得的。”

  郭子仪马上抱拳道:“原来是陇西独孤家的大族长,和诸位漕帮的英雄,失敬失敬。”

  群豪一齐抱拳回礼,独孤问却道:“我乃闲云野鹤之人,无需客套,郭军使你可还没说怎会这么巧就在附近,李珠儿那小妮子又是怎么找到你们的。”

  郭子仪道:“我军绕过雍奴,北上雄武城摆了个样子,转了一圈便往回走,但到了潞县古城之时,有一契丹骑士来传珠儿口信,说溯之已查明众人被关在笼火城中,今夜便要入城救人,珠儿却刚刚得知安禄山在城外伏下渔阳铁骑的埋伏,形势危急请我前去解救。我在昨日劫营诸人之中见过这个契丹人,料其所言非虚,这才率军赶到笼火城。”

  独孤问道:“这可奇了,我们一直和李珠儿那小妮子在一起,直到入城后进入粮窖,她才不见了踪影,算来也不过一个时辰前的事而已,她可怎么来得及给你传讯呢?”

  这下轮到郭子仪奇怪了,他道:“我们遇到契丹信使却是三四个时辰前的事了,那人详细说了渔阳骑兵所伏何处,军阵如何布置,我等才能在侧翼设伏,等到城头举火,渔阳军出动,再兜上突袭攻其肘腋之间,方能一击成功。渔阳铁骑战力与朔方军不相伯仲,若非珠儿的情报,要正面交锋,一时间倒也难以取胜。”

  江朔道:“算时间的话,珠儿传讯给郭军使还在我们遇到李怀秀之前,且今日她从未离我左右,怎能预知今晚我们会落入渔阳军的陷阱之中?”

  众人之中卢玉铉最富机智,他略一思忖道:“除非这位珠儿早就知道安禄山的全盘计划,却按部就班地将少主和独孤前辈引入陷阱,同时早早传讯给郭军使。”

  江朔迷惑道:“珠儿姊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要害我们却为什么要提前知会郭军使来救我们?如要帮我们只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安禄山的阴谋不就好了?”

  卢玉铉也摇头道:“这玉铉可也想不明白了,我和这位珠儿娘子没有打过交道,怕她本意就是想要我们和安贼斗个两败俱伤吧?不过这小娘子小小年纪心机竟深重如斯,实在令人思之不寒而栗。”

  郭子仪道:“我只道契丹人都是不善作伪的直性子,不想这位珠儿娘子行事狡黠,却让人实难琢磨。”

  独孤问却懒得去想,竟然倒骑在马上背枕着马颈道:“哪日这小妮子被我再遇见,定要捉来好好问个清楚,现在多想却也无义,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是逃出升天咯。”

  江朔却低着头闷闷不乐,他和李珠儿朝夕相处了七八日,本以为对这冷冰冰的契丹少女已颇为了解了,直到今晚方知李珠儿仍是李珠儿,仍如寒雾笼罩的雪山般难以琢磨。

  独孤湘见他满腹心事,安慰道:“虽然相处时间不长,我看珠儿姊姊不像坏人,以后有机会再向她当面问明好了。”

  江朔仰起头道:“是了,等漕帮诸位大哥脱离险境,我自去松漠找她问个明白。”其实他心里也不知道李珠儿是否会去松漠,如果李珠儿是安禄山的间人,那她现在就应该回了范阳,而非松漠,但江朔不愿相信李珠儿竟真诓骗了他,强迫自己不往那个方向去想。

  独孤湘点点头道:“朔哥,我陪你一起去。”

  江朔感激地握了一下湘儿的手,转头问郭子仪:“郭军使,我们此刻为何不南下,而是向西行呢?”

  郭子仪与江朔并辔而行,道:“我军在幽州地界主动攻击渔阳骑兵,安禄山如出动大军追击围歼,我军人少难以抵敌,朔方军由于理亏在先也无法报复,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尽快离开范阳节度使控制的范围,一旦进入河东道,安禄山就鞭长莫及了。但如向南行,整个河北道南面都是平原,燕军如出动大军换马追逐,势难脱逃。”

  江朔点头道:“因此要向西翻过太行山,便可尽快进入河东道了。”

  郭子仪道:“河北和河东两道中间隔着八百里太行,要穿过太行山原只有八条孔道可供通行,从南到北依次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称‘太行八陉’。这其中轵关、太行、白陉、滏口四个隘口靠近河水,离得太远,还没等我军赶到就让燕军追上了,而井陉、飞狐、蒲阴、军都陉的关口又都在安禄山治下,无法通行,我们要穿过太行只能另寻出路了。”

  卢玉铉是范阳人,熟知本地地理,忽然醒悟道:“原来郭军使是要走三坡百里峡。”

  郭子仪道:“是了,我们西行穿过广平县,在幽、易二州交界处有曲折峡谷可以通行,虽然险要,但路程却短,翻过山就是涿鹿县,从涿鹿向西四百里到河东云州皆是平地,燕军可就再也赶不上了。”

  卢玉铉赞道:“郭军使熟读舆图,连幽州的一条山径小路都了然于胸,在下实在佩服。”

  郭子仪道:“开元二十六年,我随王忠嗣公北伐契丹,曾在桑干河作战,到过涿鹿,因此知道这条路径。说来惭愧,其实我也是纸上谈兵,峡谷具体入口在何处可还都没有探明呢。”

  卢玉铉叉手道:“卢某是范阳当地人,愿为郭军使向导。”

  郭子仪大喜道:“那可太好了!”

  当即由卢玉铉领路,大军跑跑歇歇,向西奔驰了两百里不到,天将放明之际,到了一处河谷口,卢玉铉道:“此乃涞水,入山西行便是蒲阴陉的五阮关,向北则是三个逐次抬高的坡地,当地人称为‘三坡’三坡中有古孔道穿过太行山,向北进入涿鹿县。”

  江朔道:“卢大哥,都说八陉乃太行咽喉要道,皆设关隘,此处怎么会没有关隘呢?”

  卢玉铉道:“三坡峡谷又名百里峡,既狭且长,商民皆不愿走,如是战时,只需一支偏师阻住峡谷口,大军便无法通过,不过现在并非两国交锋,寻常也没有守军。”

  朔方军随着卢玉铉钻入山中,这百里峡果然奇险,峡谷如刀削斧劈,奇石兀立,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但峡谷中涞水徂徕,海棠满沟,其时正是开花的季节,花草遍山却又是一幅极美的图景。

  众人边赏美景,边赶路倒也不觉精神爽利了许多,但此地虽美却是险绝之境,不敢稍作停留,朔方军训练有素,虽然奔驰了一夜,人困马乏之际仍是队形不乱,勉力前行。

  湘儿却早已支撑不住,伏在江朔背后睡着了,独孤问仍是好整以暇地倒骑在马上,闭目假寐,他御术颇佳,这马儿在山路上走的颇为颠簸,他虽在马背上摇来晃去,却也不见跌落。漕帮三人则是骑在马上暗自用功,三人内力方复,运功之际内力源源涌出,竟是越运功越觉得精神爽利。

  郭子仪却一路上和江朔说些朔方军行军打仗的故事,如何随着王忠嗣三败契丹,如何取吐蕃新城,又如何大败突厥乌苏米施可汗,直听得江朔血脉喷张,恨不能早生二十年,好随着王忠嗣建功立业。

  郭子仪却道:“王忠嗣公最过人之处还不在战必破,攻必克,而在乎‘抚众守边’四字,公本负勇名,却持重以戒,自言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在边境恩威并施,为的却是止战,与安禄山频频挑起边境战事以求功名恰是相反的。”

  江朔赞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大丈夫本该如此。”

  郭子仪微笑道:“这是太白先生的《侠客行》。”

  江朔喜道:“原来郭军使也知李太白。”

第128章 九龙夜宿

  郭子仪问江朔道:“溯之,我率军冲击渔阳铁骑实是既违军法,又违王公钧旨,你道我为何冒这么大的险来救你?”

  江朔见他说的郑重,叉手捧心照实道:“我实不知,郭军使待我甚厚,不惜违命,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郭子仪道:“安贼乃天下仁人志士之公敌,不过同仇敌忾只是其一,你昨日曾救过我,我自也不能见死不救,这是其二,其三么,也因为你是太白先生故人之故。”

  江朔瞪大了眼睛道:“难道郭军使和太白先生有旧?”

  郭子仪道:“开元二十三年,李太白游历河东时,在北都太原府救了一个触犯军法被判了斩刑的小军官。”

  江朔更加惊讶,道:“那个小军官是郭军使?那你犯了什么罪被判了死刑?”

  郭子仪道:“彼时子仪只是个小小的负责喂养军马的参军,手下倒也有百十人草料营的小卒。某素来律下甚严,手下有个小卒作奸犯科,某一时气愤地打了他二十军棍,不想那小卒挟私报复,在深夜里放了一把大火烧光了草料后逃之夭夭。按唐律,粮草失火,主官连坐同罪,上司迁怒归罪于某,竟然处以极刑,并押赴法场立斩不赦,若非太白先生恰巧遇到,出手相救,子仪当日就死了。”

  江朔奇道:“太白先生当时也只是白身,却如何能救下郭将军呢?”

  郭子仪道:“太白先生有一好友叫元演,元演的父亲时任太原府尹,代北都牧,李太白那年会到太原,就是在雒阳遇到元演回太原探亲,邀先生同行之故。因此府尹家的座上宾太白先生一托请,当即改死为徒,某这才到了西北边陲的朔方军。”

  江朔咋舌道:“这可太巧了,太白先生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云‘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说的便是他北游太原之事,不过诗中可没写救你之事。”

  郭子仪笑道:“当年太白先生救下一个小小的参军,只是举手之劳,又怎会特为记载?然而得人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某当时就默默立誓,有朝一日定要报答太白先生大恩。”

  江朔忙道:“郭军使,你承太白先生的情,可不能还在我一个小儿的身上。”

  郭子仪哈哈大笑道:“溯之,你想到那里去了?我已说了引军救你为的是敬你少年侠义,又在军营中救过我,自然不能算还了太白先生的人情,只是我见了太白先生的故人不禁心生亲切,愿意与你结交罢了,太白先生的恩情我来日还要千倍、百倍的报答。”

  江朔这才放心,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道:“却是我会错意了,郭军使见谅。”

  大军在蜿蜒迤逦的山路上行了一百多里,天黑时分到了一处山中小镇,探马回来禀报前面小镇名为“九龙镇”,郭子仪策马到山坡上一看,那九龙镇是山中一片洼地,规模不大,涞水河道至此折而向西,小镇四周有九坐山峰耸峙,确如九龙吸水一般围绕着一方小小的山中平地。

  郭子仪道:“后面无人追赶,跑了一夜并一日,马也乏了,今日就在此处扎营。”

  江朔问郭子仪:“到镇中歇息么?我看镇子狭小难以容纳两千人住宿。”

  郭子仪道:“溯之,你武功虽高,却不谙军事,这九龙镇乃是死地,四周山峰奇险,骑兵难以攀援,若堵住南北两侧山路,再以敢死之士攀上山岩引弓射击,我军岂非插翅难逃?”

  江朔心悦诚服道:“确是如此,那该在何处扎营呢?”

  郭子仪传令道:“全军沿涞水北岸扎宅,多伐树木制作鹿砦,守住路口。”又下令两个旅帅弃马步行,爬上左右两侧山崖,监视四周。这才自带了三百人穿过镇子,自守住北侧的路口。

  江朔心中暗赞这位郭军使果然熟知兵法,指挥得当法度严谨。一切安排停当,六人随郭子仪一起进入镇子,两千多人不可能一点动静没有,来了这么多骑兵,人喊马嘶,小镇居民都吓的待在屋中紧闭门户不敢出门。郭子仪下令:“凡闭门不出者不得袭扰,有胆敢出门泄露我军行藏者格杀勿论。”众军士得令,分头镇守住村子的各出入口。

  郭子仪指着镇中最大的宅院道:“此处不是村正就是乡绅之家,我们去拜访一下。”众人走到门口,尚未叩门,只听吱呀一声,大门开放,门内站着一个妙龄少女,身姿窈窕面容姣好,只是脸若寒霜,在暖黄色火把的照耀下仍让人有一种挥不去的冰冷之感,众人见了悚然一惊,这少女不是李珠儿是谁?

  李珠儿仍作男装打扮,只是换了一身月蓝色的襕袍,她如男子一般一揖到地,道:“郭军使,溯之,你们到了,珠儿在此等候多时了。”

  郭子仪一下子警觉起来,手按佩刀,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陡然紧张起来,按江朔和独孤问此前所言,李珠儿不知是敌是友,此刻虽然大军并未进入九龙镇死地,临水塞路结阵,但如真埋伏有燕军大军,却也顶多自保而难以走脱了。他拿眼一扫麾下亲兵,那亲兵会意郭子仪是要他去仔细搜查看着镇里还埋伏了多少人,转身就要去传令。

  李珠儿却道:“不用麻烦了,镇里除了我就尽都是村人了。”

  那亲兵愣了一下,回望郭子仪,郭子仪行事谨慎怎能轻易相信李珠儿之言,只是如有伏兵此刻再去搜索也是晚了,郭子仪颇有大将风度,当下把心一横,对亲兵点点头示意他不用去了,转头对李珠儿道:“珠儿小娘子,你怎会在此?”

  李珠儿轻轻一笑,脸上却殊无喜悦之态,道:“我算准了郭军使救出溯之之后,定走此处从北路返回河东云中,这是脱离范阳最快的捷径。”

  她见众人仍是狐疑,微笑道:“若安贼知道郭军使走这条道,只需待朔方军入百里峡最窄处,将峡谷两头一堵,山崖上安排好二百弓弩手,郭军使还到得了九龙镇么?”

  郭子仪心道不错,哈哈大笑道:“珠儿小娘子神算,堪称女中诸葛,在下佩服。”

  李珠儿也笑道:“既是如此,军使敢不敢赴这空城之会?请进来品茗吧。”说着伸手向内一比。

  郭子仪道:“郭某却不是司马懿。”一徕江朔道:“溯之,我们一起进去。”

  江朔正有许多问题要找李珠儿问个明白,他艺高人胆大自也不怕里面有伏兵,叉手道:“那就有劳姊姊了。”和郭子仪携手揽腕一起进门,众人见状,也跟着进去了,那亲兵谨慎却令士兵们在外面分层设卡,将院子团团围住。

  众人入内见院子不大,中间堂屋内灯火通明空无一人,郭子仪笑道:“还真是空城计啊。”江朔耳聪,却听到东厢内窸窸窣窣有十数人,李珠儿一笑道:“原宅主家都是粗鄙乡人,怕他们不会说话冲撞了诸位,我便请他们都在东厢暂避了。”

  她说是“请”,但只怕当时没这么客气,她武功既高,要将这一宅子的乡哩之人治的服服帖帖自非难事。

  众人进了堂屋,分宾主落座,李珠儿坐了主位,俨然是这家的主人的做派,案上放着一个赤铜铸造的风炉,形似古鼎,三足两耳,颇为古雅似非这山里人家应用之物,那风炉厚三分,缘阔九分,鼎内中空,底下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用于通风,上有格架。

  李珠儿取出一张青中带紫的茶饼,歉然道:“此乃义兴紫笋,比之顾诸紫笋可差了些,不过在北地,仓促间也只能找到这茶了。”众人中只有独孤问和卢玉铉这样的出生高门大姓的,才知道“顾诸紫笋”乃吴兴郡所产的贡茶,“义兴紫笋”却是常州阳羡所产,虽然比之贡茶多有不如,却也是难得的名品,绝不是什么仓促间能随意找到的,其余人却听得一头雾水。

  李珠儿将茶饼放在风炉格架上仔细煎烤,一会儿就满室飘香,她又翻了个面,见火焙那面果然一片暗紫色的,香气愈加浓烈。萧大有却等得不耐烦了,道:“又不是吃肉,小娘子你炙茶饼做甚?”

  李珠儿不答,却自顾从火上取下茶饼收在纸囊中,拿出茶碾、茶堕,细细研磨起茶饼来,萧大有搓手道:“这品茶可太麻烦了,有没有酒?”说着就要起身自去翻找,卢玉铉却将他按下,道:“稍安勿躁。”萧大有自称兰陵萧氏是自抬郡望,卢玉铉却真是出身范阳卢家这样的大方之家,他人既风雅更谙茶道,看李珠儿举手投足颇合茶道,倒也暗暗欣赏赞叹不已。

  李珠儿磨好了茶,又以罗合细细筛了,投入茶釜,架在风炉上烹煮起来,道:“这水却是本地的山泉,九龙镇向南有清泉山,山,虽非天下名泉却也甘冽可口。”

  众人不知李珠儿搞的什么鬼,但见她姿态优美自有一番气度,连平素咋咋呼呼的湘儿都屏息凝神,静观她烹茶,只有萧大有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茶釜里的水翻滚起来,萧大有嚷道:“水开了,可以煮茶了。”

第129章 珠儿献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