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刘彻知道秦念既然如此笃定。
那么长城被视作始皇帝的功绩,应是在她复秦之前就已经传闻天下。
【秦念:其实这得感谢唐朝的文人,将春秋时期哭倒齐国都城墙的杞梁妻,嫁接为哭倒秦朝修的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流传有多广,长城与祖龙绑定得就有多深。】
【李世民:朕未听说此言……既然是民间故事,官府也不好管制。】
【秦念:你管不了也不必管,朕只是单纯想要嘲笑朱八八和朱棣。】
【朱元璋:……】
【朱棣:……】
父子二人还真就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也知道这个故事流传得有多广!
想到后人因此忽视明修长城之功,反倒将此精神图腾尽皆归功于始皇帝,两人皆无言以对。
【秦念:祖龙,你原本会在两年后派屠睢领五十万军南征百越。但此次出征面临着山岭众多粮道受阻、越人分散难以强攻、炎热多雨肿疫流行等原因,此战未能取胜。】
祖龙说要北扩,秦念就顺势提及南征百越。
虽然两线作战不合适,但百越之地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疆域,不能不取。
【嬴政:当如何取之?】
郦食其已自请入百越之地。
百越地广,嬴政派去的使者也不止郦食其一支使团。
说是使团,却并非出使某个势力,而是皆可便宜行事。
故而嬴政不能将此事道于天幕,以防百越之人得知后加强防备。
【秦念:这次应提前命监御史禄修建连接湘江与漓江的灵渠,通漕船后再行南征之事。原本历史上,也是灵渠凿成后才迅速统一岭南。南征军可提前一年到岭北戍守,以适应当地水土气候,并提前准备所需的药材。】
【嬴政:可。】
【秦念:彭越是否入秦?】
【嬴政:是。】
彭越现在身处军中,分在王贲麾下。
刘邦话题时,他就被后世秦皇点明籍贯姓名。
知道此世反秦之事不可行,彭越当然愿意入秦。
【秦念:他擅长游击战,可以调去南征军中历练。】
【嬴政:可。】
郦食其此时已深入百越,其中艰辛苦楚,难以道尽。
但成果喜人。
他不仅成为许多部落的座上宾,还以各种方式挑起各部落间的争斗。
此时种下的矛盾,将在秦军南征之时得到收获。
百越之地消息闭塞,纵有不少逃难而来的六国遗民,也看不到天幕。
郦食其不担忧天幕之事为百越人所知,但还是极为谨慎,改名换姓后伪装成看不见天幕、于秦有走私渠道的魏国遗民。
如此一来不仅更容易获得百越人的信任,还能第一时间知道天幕之说是否传到此地,可以早做准备。
【朱元璋:徭役之事已毕,还请秦皇言赋税之事。】
朱元璋等待今日已有多时。
看到兵役制度竟能集秦时军功爵制与大明军屯制二者之长,朱元璋也就更为期待秦念如何改革赋税之制。
通过那些请罪书,朱元璋已经知道自己定下的各种制度可以说漏洞百出。
朱元璋承认自己读书少,还因未行“考古”之举,为儒家史书所欺。
不如择贤者而学之。
【秦念:各朝的税赋制度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看起来都不高,什么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但杂赋杂税不断增加,加上各级官吏的剥削,落在百姓头上的赋税只会一年比一年高。】
秦朝史料不多,从出土的秦简来看,赋税已经不算轻。
毕竟秦朝治国的国策就是“疲民”。
这就是事实。
但秦念觉得拿汉朝的三十税一来指责秦朝就大可不必,汉朝固定的人头税影响华夏数千年。
………
刘彻怎么看都觉得秦念是在内涵大汉,并为秦朝的泰半之赋辩解。
高祖时期减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阿父即位后半出田租,改为三十而税一。
但正如秦念所言,这只能算是田租轻。
大汉的赋税,远不止田租。
【朱元璋:朕观那数万封请罪上书,正如秦皇所言,各级官吏的贪污剥削堪称触目惊心。】
如今是洪武年间,大明开国之时!
他这个开国皇帝都还没有死,对百姓的剥削就已然至此。
此后又当如何?
每每想起,朱元璋都坐立不安。
【秦念:明朝中后期,你制定的徭役赋税制度基本失效,加上土地兼并的加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于是有臣子提出将所有赋税合并归于地,计亩征收。同时改力役为雇役,雇人代役。这一改制困难重重,进展缓慢。】
嘉靖九年,桂萼向嘉靖皇帝上书《任民考》,主张编审徭役。
梁材根据桂萼的上书提出革除赋役弊病的方案,傅汉臣将这一方案命名为“一条鞭法”。
当然,以明朝的党争烈度,不管改革有没有益处,反对派一定会反对。
更何况这一改革是当真触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朱元璋:可有功成?】
【秦念:数十年后,一位内阁首辅于党争中取胜,并趁着皇帝年幼独揽大权,于军政两方面进行改革,将税赋改制推行全国。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得以中兴。】
秦念说的内阁首辅是张居正。
万历元年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整顿吏治。
万历六年开始清丈田地,于万历九年成功推行一条鞭法。
第166章
【朱元璋:彩!】
换作以往, 朱元璋最先注意的必定是“趁着皇帝年幼独揽大权”。
如今他却是第一时间为其喝彩。
大明党争远胜各朝,这个重臣竟然能整合相权,完成改革!
朱元璋只叹此人不是生于现在, 不能入朝为他所用。
【秦念:可惜他劳瘁而死后,党争再起。皇帝也不甘心当了十年的傀儡皇帝,削其官、夺玺书诰命、诏罪天下。诏书上写“本当斮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流放其家属。】
【朱元璋:……】
【秦念:更可惜的是你朝有党争,人死政息。】
其实一条鞭法也有诸多潜在弊端:
税法规定纳银,就出现了臭名昭著的火耗银——碎银熔铸成银锭会有损耗,贪官污吏就以损耗为名加征火耗银。
此外明朝缺白银, 又有大量白银被埋在后院, 银贵谷贱同样加重农民负担。
张居正死后, 官员考核制度考成法被废除,明朝吏治迅速恶化。
面对日渐紧张的辽东战事与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明朝不断增派税赋,比如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 赋税折银制度反而成为明廷更便捷的敛财手段。
在财政崩溃和吏治腐败中, 一条鞭法各种弊端爆发, 名存实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张居正的改革失败。
他在短期内整顿吏治、简化税制、扭转财政危机,留给朱翊钧一个远胜于万历初年的大明,完全可以说是中兴之臣。
如果万历皇帝以国事为重,像秦惠文王清算商鞅一样只清算张居正而保留其改革遗产,或许明朝的国祚还能得以延长。
【朱元璋:这个皇帝又是个蠢货!】
朱元璋怒道。
虽然身为皇帝, 难以忍受当“十年傀儡皇帝”, 掌权后行报复之事并非不能理解。
秦惠文王亦是在商鞅死后将其车裂, 并诛其族。
但商鞅之法仍在!
这个皇帝究竟蠢到何等地步,才会让如此良政人死政息!
“朱棣,这就是你的子孙!”
太子朱棣百口莫辩。
【秦念:他的确是目光短浅的蠢货。清算完重臣的家族还不收手,明知改制有利于社稷,却只顾泄愤,将相关文官武将也一并清算。于是仅数十年后,你朝就亡了。】
一提万历皇帝清算的武将,秦念就想到抗倭名将戚继光。
张居正死后不久,朱翊钧就将戚继光调离东接辽东的蓟镇。
戚继光赴任广东总兵官后一再被弹劾,只能上疏请求病退,最终在失意中病逝。
而戚继光被调走后,蓟镇防务逐渐荒废,难以支援辽东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