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在选择太子上,应该让公子公主入各级官学就读,体验科举选官的全过程,甚至去地方就任官职。这个流程走一遍,祖龙就知道谁更适合当太子。】
【嬴政:善。】
【武曌:公主亦当为候选?】
武曌不是反对此事,她的太子就是太平。
但太平是因其四个兄长尽皆无能,才被立为皇储。
始皇帝子嗣众多,秦念却将公主也列入候选,其意义显然不同。
武曌认为此言不能一笔带过。
应让秦念详细说明,其余各朝才更有可能考虑以公主为储君。
【秦念:太子之位本就该有能者居之,朕若是公主,难道还有皇子比朕更适合当太子?】
【武曌:秦皇所言极是!】
各朝看着秦念如此张狂的言语,竟是无人能反驳。
就连刘彻,在想到若秦念是自己的子嗣时,都下意识认可她应为太子。
【秦念:朕这一朝,男女可以分到同样面积的土地,也都可以成为户主,男可嫁女可娶,有平等的继承权与赡养父母的义务。阴阳平衡,所以国力为各朝中最强。】
秦念也看出武曌想要强调公主的继承权。
那她就再助力一把。
各朝不可能因为她这句话,就让女子获得平等的地位。
但这话可以成为各朝女子努力的方向。
从天幕设定来说,民心居首、国力第一的皇帝说出的这句话,也能成为各朝女子争取权利的大义——
阴阳平衡以强国力。
【武曌:朕若早日看到此言……如今也不晚,谢秦皇!】
武曌笑容满面。
许多女子可能还不知道秦念这句话的重要性。
但无妨。
终有一日,天下皆知。
【朱元璋:为何是各级官学?既然各级官学以国学为最,应在国学就读才是。】
朱元璋很是不解。
新科举制已经开始试点,朱元璋清楚乡学的老师能力极差,如何能够教导皇子……皇女?
此时太子是朱棣,朱棣之后必为朱高炽、朱瞻基。
朱元璋已无选择储君之忧。
但以后的大明需要。
至少不能再选出朱祁镇这等太子。
【秦念:让皇子皇女读官学,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民情与人性,这才是明君的必修课。就像现在群里能发言的十个人都在民间待过,知道人性复杂,也都知道民间究竟是何模样。】
第168章
十个人?
刘季疑惑一瞬, 才想起自己和刘邦算同一个人。
其他人他不知道,但始皇帝和自己肯定了解民间。
始皇帝曾在赵国当过质子,应该吃过不少苦头。
秦历前七年, 王翦、羌瘣平定赵地,始皇帝亲自到邯郸,将与他母家有仇怨的人全部活埋。
………
刘彻想起自己即位后,因施政被大母所阻,开始微服出行。
他让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在殿门等候,等到夜里过了十刻就微服出宫。
一开始是晚上出去,第二天傍晚回宫;后来就变成带着五天的粮食出宫,需要去长信宫拜见太后的时候才回来。
经常自称平阳侯,天亮就入山驰射鹿豕狐兔, 徒手搏击熊和罴, 在庄稼地里驰骋。
引得百姓呼喊叫骂, 聚集在一起向鄠县和杜县的县令告状。
当地县令派属吏前来喝止,刘彻就带着人跑了,但随从中有数骑被抓。
被县令扣留的人暴露了刘彻的身份,南山下的百姓才知道是他经常微服出行。
想到那段岁月, 刘彻难掩笑意。
【朱元璋:民情与人性才是明君的必修课?】
朱元璋怔然。
此时他遍历声誉榜前九, 赫然发现这才是九帝的共同点, 甚至排在前列的皇帝,也多是如此。
【秦念:你看声誉榜前列的那些皇帝,去掉几个有重臣辅政的幸运儿之外,其他人要么去过民间甚至长于民间,要么遭受过巨大挫折甚至面临过生死之危。】
刘弗陵:“……”
有霍光辅政的自己, 显然就是秦念所指的“幸运儿”。
而刘病已就是既长于民间也面临过生死之危的明君。
其实刘弗陵也想出宫去看看, 无奈他身体不好, 实在不宜出行。
罢了,现在也挺好。
朝臣有霍光,储君有刘病已。
【朱元璋:的确如此,多谢秦皇相告。】
此刻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何他延请名儒教导子嗣,诸皇子中却仅有几人成材。
自己出身寒微,反倒强过自幼得到良好教育的子嗣们。
原来竟是忘了教导他们民情与人性。
诸侯王亦是王,这些为非作歹的藩王,不就是一个个昏君?
【秦念:祖龙,公子公主在各级官学就学时,只需确保人身安全,应限制其他特权。】
【秦念:比如可以自己换学校就读,但不能要求更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通过普通人可以采取的正常途径解决,除非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才能求助于你修正制度。】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隐藏身份入学。
但考虑到帝制时代夺嫡的残酷性,秦念觉得这么做危险性太高。
如果安排护卫,很容易被发现身份;如果不安排护卫,那就容易遭受刺杀。
那还不如直接明牌入学。
【嬴政:可。】
看到秦念与朱元璋的对话,嬴政也明白自己对子嗣的教导有何不妥。
安排博学的老师,赐御府之衣,中厩之宝马,入则赐食,出则乘舆——
却唯独没有让他们经历挫折。
故胡亥矫诏之时,扶苏竟然不怀疑诏书的真假,轻易自尽。
其他子嗣被胡亥屠戮之时,也无一人有自保之力。
六国余孽都能藏身民间,这些子女却只有自请殉葬的高得以保全子嗣。
秦念言限制特权,就是欲要让他们经历挫折,了解民情与人性。
【秦念:确定太子之后,其他人也依旧应该入学。作为宗室,他们必然衣食无忧,那就更应该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享乐到死。倒也不必从政,工商百业都可尝试。】
【嬴政:太子既定,其余人安然享乐有何不妥?】
嬴政不解。
大秦不会分封诸王,宗亲无需治政,为何还需要学有所成?
何谓“为社会做贡献”?
【秦念:只吃喝不做事,那是被圈养的猪羊,遇到危险连逃都不知道该往哪逃;自行觅食的野猪野羊警惕性更高,也熟知山林环境,生存能力比前者强太多。】
【嬴政:!】
嬴政心中大震。
他的子嗣在胡亥的屠戮下无人逃脱,是因为被“圈养”之故?
此时目光扫过诸子女,嬴政意识到六国余孽能藏身民间,这些子女却不能。
因为纵然逃到民间,他们也没有生存的能力!
让子女安然享乐,何尝不是一种惯子如杀子的做法?
【嬴政:朕知道了,必会让他们皆学有所成。】
大秦的公子公主们顿觉后背发凉。
总觉得安逸的生活将一去不回。
但看着那句“遇到危险连逃都不知道该往哪逃”,想到若无天幕,他们都会惨死在胡亥手中。
“安逸”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
【秦念:帝王对子女有着更高的容忍度,对兄弟姊妹则不然。为防从事各行业的宗室借身份特权牟取私利触犯国法,惹怒下一任帝王从而引来杀身之祸,秦法应当确立皇子皇女犯法与庶民同罪。】
【嬴政:……可。】
不久之前,嬴政还不理解秦念的“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如今他却是在犹豫片刻之后,认同秦念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