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_分节阅读_第296节
小说作者:松鼠醉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04 KB   上传时间:2025-11-11 17:32:02

  他的这一番话,在几位领导面前点明了三件事:

  其一,这些超过军工科技的技术,真不是秦想想故意去研究的,就是为了解决特区运输队问题。

  其二,技术是几位国内教授搞出来的,来源干净,不涉外。

  其三,菜刀都卖五十倍了,你们这些大尾巴狼别想着白嫖成本价!

  重点在于第三,哪怕黎剑知本人是军方的人,但也不想自己老婆接军方订单太吃亏,在商言商,好歹也要赚一点点。

  后勤部长听后立刻道:“黎同志,你家这位秦校长脑子灵活,能把几个教授聚集起来办大事,她这次立大功了!”

  “她这不是在搞运输队,而是在为咱们军队的后勤现代化摸索路子啊!”

  这部长也是个大尾巴狼,非常懂戴高帽,而旁边的司令员立刻跟上,同想分一杯羹:“剑知,你有个好家属!不仅自己产业办得好,还‘心系国防’,间接为咱们军队解决了大难题!”

  黎剑知面无表情点点头:“我以她为荣。”

  部长眨巴眨巴眼睛。

  司令员和政委盯着他目不转睛。

  后勤部长:“黎参谋长,这么好的东西,价格也不便宜吧?听说还是外汇进口的原材料……你看看你,四十来岁了吧,长得仍然一表人才,英俊不凡,玉树临风啊!”

  “估计你这随便吹吹枕边风,就直接把事情给办成了,我为咱们边防官兵感谢你。”

  黎剑知简直要“噗——”一口水喷出来,心想:真特么无耻!

  不过呢,这也确实马屁拍对了地方,某个闷骚的男人,不仅认为自己长得英俊不凡,更认为自己“吹枕头风技术极高”。

  回到家里后,自认功力高深的黎参谋长,在自家老婆穿上睡衣爬上床后,侧撑着脸颊,往枕边人的耳朵处,幽幽吹了一阵暖风。

  秦想想捂着自己的耳朵,她不可置信道:“你干嘛?”

  “奉上级命令,来吹枕边风。”

  秦想想翻了个白眼:“有毛病。”

  “我也来给你吹吹枕边风,吹……呼呼……”夫妻俩在床上,闹腾了好一会儿,秦想想捏他的脸,“越老越不正经。”

  “我可不老,我还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能吹枕边风。”

  秦想想:“你不如夸赞自己‘窝窝头’这么多年来还算顶用。”

  黎剑知:“……谢谢夫人认可。”

  “其实我本人在这方面技术十级。”

  “臭不要脸——”

  ……

  又是闹腾了一会儿,可算说起了正事,秦想想在听到“巨额军需订单”的时候,那颗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她躺在床上,如同一条搁浅的海鱼,面容安详。

  这商学院还没开学呢,看样子还要成立一个“汽车零部件公司”,这个汽车零部件公司,技术来自于商学院的研究中心技术,她秦想想还得挂名董事长。

  不只是军队,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包括国外的运输车队,都想来采购询价刹车片,未来订单肯定不用愁。

  “……这商学院都还没开学,直接孵化出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这找谁说理去啊?”

  他们这“商学院”,恐怕都不用招生,学校和老师们自己都发财了。

  黎剑知吹一口时代的风:“你们可以渐渐把一些工作重心,转移到汽车零部件上,未来的时代,汽车才是主流……”

  这其实也是一件比较悲伤的事情,在未来五年后,到了九十年代,曾经属于纺织业的沪市即将划时代落幕,以后是属于汽车的时代。

  汽车工业超过纺织业,成为沪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九十年代,也代表着大批大批纺织厂倒闭,职工下岗,企业转型。

  那么多工人需要养活,部分转型去做汽车工业,是一条好出路。

  黎剑知隐约还记得那个下岗的年代,很多下岗纺织女工跟曾经的回城知青一样,在纺织厂里待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年,最后离开纺织厂,有的成为公交车售票员,有的甚至在街头给人擦皮鞋……

  能多开发一些岗位,就能多安置一批工人,秦想想的飞燕纺织厂不一定受影响,但是其他纺织厂出问题,肯定也会让她想办法挽救,或是合并,或者只能破产下岗。

  必然有一部分会被时代淘汰。

  正当沪市商学院等人筹备九月招生,以及组建“燕踏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时候,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沪市文汇报》刊登了一篇文章:

  《“失败”教授与他们的点金术——沪市商学院技术商业化探索》

  一个资深工业记者,深挖了“朱崇贵”和“姜国华”两位教授跌宕起伏的个人经历。

  在此之前,朱崇贵开发的“特种裁剪刀”开始广泛应用于一些纺织服装业,印刷业等等,并且他还研发出一种“特种切割刀”。

  这朱崇贵瞄准了路子,已经在“特种工具”上走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的这个“特种切割刀”,被一家面临倒闭的国营玻璃厂,死马当活马医般引进,用于切割玻璃,然后奇迹出现了,特种玻璃良品率从百分之六十五,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大大节省成本,直接使得玻璃厂起死回生。

  而“姜国华”那边的故事更多,他帮各种小作坊,乡镇小厂改造了生产流程,最典型的就是一家偏远乡镇螺丝厂,经过姜国华教授带着徒弟们的低成本改造后,螺丝厂生产效率提升了三倍,合格率大幅度上升……

  ……

  谁能想象得到,在年初喜气洋洋的春节,他们还是众人眼中嘲笑引以为戒的创业失败者。

  报道上详细描写了,两位教授如何从顶尖学府的专家,沦落为街头创业失败者,而又如何被“秦厂长”引入商学院,如何与商学院卖豆腐沈阿姨,以及白大姐等人接触,转变商业态度,最后,又是如何利用曾经“失败”的技术,拯救了其他工厂小作坊。

  “……让教授们学会在市场上‘卖豆腐’,或许比教会他们造原子弹,对这个时代的国家更为迫切。沪市这所奇怪的‘商学院’,或许正在孕育我国经济的未来……”

  这份“失败教授点石成金”的报道一出,整个上海滩都沸腾了!

  其他的媒体也都纷纷跟进报道,新华社发通稿,沪市广播电台也制作了相应的专题节目,以及《青年报》《xx地方报》等等媒体,都进行了转载和深度报道。

  “沪市商学院?这哪来的商学院?我在沪市待了这么多年,没听说过什么商学院。”

  “……这商学院还没开始招生???”

  “不儿,这商学院还没挂牌????”

  “校长是秦厂长????”

第337章 我想炸学校! 校长,我们就是冲你来的……

  在各大媒体报道的宣传之下, 全国各地存在技术困难或是经营困难的国营企业,以及个体户,纷纷如同看见了救星一般, 来到“商学院”门口, 希望能学到一点“点金术”。

  主动来报名的人也越来越多, 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这商学院的好处, 更是对商学院持怀疑态度,现在看见了教授们实实在在的转变。

  那些曾经跟朱崇贵等人一样, 在体制内郁郁不得志的技术人员, 以及其他的返城知青,还有基层干部, 都主动报名学习。

  “我要报名!”

  “我也想报名!”

  ……

  从门可罗雀到蜂拥而至,秦想想曾经设定的强制入学名额,反倒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由市政府决定工厂名单, 工厂选派一人入学, 其他的社会青年, 则由商学院这边招生。

  原本计划只招收一百名学生,到了十月八日,实际上通过严格筛选后,招收了两百名学生!足足翻了个倍,却还有更多的人求着入学。

  开学典礼这天, 秦想想上台讲话。

  她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筹建工作可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当个甩手校长:

  “我知道,你们这些学生可不是冲我这个秦校长来的——”

  “校长,我们就是冲你来的!”

  底下不约而同的剧烈声音直接打断了秦想想的话。

  秦想想:“……”

  这些叛逆学生!!!!

  秦校长也特别犟种,站在台上装作没听见, 继续冷着一张“死鬼男人的翻版脸”,视若罔闻:“你们不是冲我这个校长来的,你们是冲着点石成金的朱教授和姜教授,还有沈阿姨和白大姐她们来的,她们才是你们努力学习的榜样!以后有困难,就都去找他们请教。”

  莫来挨我!

  “在我们商学院就一条规矩,别怕丢脸!怕丢脸你就学不到真东西,怕丢脸你就成不了万元户!不耻下问,虚心学习!好了,开学典礼结束,散会!”

  台下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恐怕是他们见过最独具一格的开学典礼和校长讲话。

  这第一批学生们,两百名商学院的初代学子,进走了由旧仓库改造的,充满了“工业风格”的教室,开启自己崭新的人生。

  同时,沪市商学院的故事,也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秦想想给自己泡了一杯茶,悠悠哉哉坐在办公室喝茶,心想这商学院可算是办成功了。

  距离她咸鱼生活,又更进一步。

  这商学院于她而言,更像是一块磁铁,巨大的磁力把散落的人才碎屑都吸过来,方便她寻找可利用的人才,兴许也会带来别样的惊喜。

  不过——

  开学真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更大麻烦的开始。

  两百名学生,分作四个班,具体的课堂则有白大姐沈阿姨等人开的“市场实战课堂”,朱崇贵姜国华等人开设的“技术商业化课堂”,以及尹萍萍等人开设的“外贸谈判模拟课堂”……

  表面上看起来像模像样,实际还是草台班子大杂烩,不像是正经的经济管理商学院。

  几大高校的管理教授来访问调查过后,在学界和教育界抨击秦想想管理下的沪市商学院:

  “一通胡来!”

  “误人子弟!”

  “一个字,乱!两个字,太乱!三个字,乱极了!”

  ……

  校长秦想想没有进行反驳,因为这条咸鱼也知道,商学院太乱了,首先是人员杂乱,又有企业干部,又有社会青年,老师也乱,有高技术教授,也有市场小老板沈阿姨等人……

  教科书是自己编的,科目也是自己编的,何止一个“乱”字了得。

  不过嘛……乱是乱了点,本事倒是不少,朱崇贵和姜国华等人,带着学生,在商学院里直接成立了一个“金点子咨询办公室”,对外解决企业以及个人的经营和技术问题。

  引导学生想办法,在实战中解决问题,很快帮助了一家又一家的企业工厂,以及个体小作坊。

  这个金点子办公室,对外赚到了非常多的“咨询费”。

  “校长,现在学校的问题是,到底该怎么管理,这些咨询费用具体怎么分,有一些是学生们想出来的办法,还有其中开创的一些专利,到底是属于学校,还是属于教授和学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1页  当前第2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6/3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