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自己做一个?
紧跟着江小娥就摇了摇头,太麻烦了,能用到的地方也不多。
拖拉机厂就算不会每个人都配备,但肯定也能申请到,现在做一个用到的时间也不多,而且用的地方不多都没推广的必要。
罗朗有些好奇,“小娥姐,你能再重新组装起来吗?”
江小娥将起子递过去,“不如你来试试?”
“我?”
江小娥点着头,跟着道:“图稿上有大致的步骤,你可以尝试组装一下。”
罗朗有些心动又有些迟疑,“万一没弄好……”
江小娥笑着,“有我兜底你怕什么。”
罗朗一听,瞬间不慌了,他正想开口要说些什么时就被钱嘉树给挤开了,“你不来我来,有小娥姐兜底我不怕。”
被挤开的罗朗呲了呲牙,但谁让他手脚慢呢。
他们这个小团体争争抢抢是常态,最开始还不是小娥姐领队时,抢得最狠的那个就是她了,谁抢到谁先来,谁手脚慢就得认。
四个人轮流来,等最后的方大牛将电机再一次组装起来,江小娥什么都没说,而是将电机收了起来,这弄得方大牛有些失望,还特意提醒了一下,“小娥姐,我做好了诶!是不是得夸我们几句?”
江小娥“哈”了一声,“是不是还得给你们弄个奖金,再奖励个大红花?”
“那倒不用了。”方大牛说着,他感觉这半年来自己富了不少,别看他一脸憨厚的样子,但拿回去的钱说一半藏一半,私房钱已经攒了不少。
尤其是前两天从养蜂基地回来,小娥姐还给他们一人分了十块钱,制作蜂箱的买卖明明和他们没关系,结果什么都没做还白得十块钱。
一开始他们都不想收,但四张嘴都说不过小娥姐,反正他听得是一脸茫然,稀里糊涂就把钱收下了。
“小子们,你们还有得学呢。”江小娥画的图稿不够精细,但就像她所说的那样,该有的都有,而且合作这么长时间,几乎都已经习惯对方的画风,所以在步骤上四个人轮流尝试倒是没出差错。
就是吧,在一些操作上难免有些失误,导致四五个地方出现了轻微的破损。
她没点明,只是记在了心里,打算等之后再修补回来。
而本身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些超纲,基础还没开始打好就上高强度,不一定是好事,这次只当是简易的组装,再具体的就等他们入了厂看师傅教不教吧。
毕竟四个人完全任职不同的工厂和岗位,和本业没关的技术略懂就好,倒是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她没解释这些,而是道:“周洲,你明天有时间帮我用铁片剪裁个东西,提前化好大小称重,我私人用材料的钱我自己出。”
“你想剪裁什么?”
江小娥没动手画稿,而是直接比划着,“风扇你们都见过吧?帮我弄三片扇叶。”
“扇叶?”
“小娥姐你弄扇叶做什么?”
江小娥眉眼微微弯了弯,她说着:“难得有这么一个电机,总不能光摆着看吧?”
第112章
只可惜现在的季节不太对, 不然做出来就能用上。
不过也没事,反正迟早有用上的时候,江小娥说着:“三片扇叶, 再加上这个电机,简单搭个架子弄个导线,制作出一台简易版的电风扇应该不难。”
“电风扇?!”
“像机械厂那种风扇吗?”
“当然不是。”江小娥知道罗朗联想到哪种了,机械厂的厂房配备那种大型号的风扇, 不针对人只要是为了给机械降温,她强调道:“小型简易版,这电机功率没那么大,带不起太大的机械。”
弄台电风扇勉勉强强, 而且做法应该不是太难。
不管了, 难不难先上手再说。
她道:“等过几天弄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那行,明天我就将扇叶弄出来。”周洲伸手比划了下, “这种大小可以吗?”
“差不多吧。”江小娥道:“不用往小的来, 先大一些,到时候带不动可以再次剪裁。”
大的可以改小, 小的就不好改大。
确定下大致的规模, 她就将这件事交给了周洲。
至于其他人, 还是照样制作养蜂机。
养蜂机有些部分的材料需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制作,先前他们就是去机械厂请朱师傅帮忙, 这次也一样,钱嘉树都已经是朱师傅的徒弟, 有这层关系在那就更好说话了。
他本打算带着罗朗一块去, 却不想罗朗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那个、我能请四五天的假吗?”
钱嘉树好奇,“你家有事?”
罗朗点了点头, 有些不好意思却难以按耐住心里的欢喜,“我想趁着过年前请人把家里的院子翻修一下,家里就我爸和阿奶,我怕他们忙不过来。”
他家的院子不小,当年是他阿爷花了好大力气才建起来的,建了屋子就娶了媳妇,一直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因为长期没修缮,不是每间屋子都能住人。
墙破了屋顶漏了,他们掏不出钱来修缮,只能拿些石块泥巴填堵一下,长期下来反而烂得更厉害。
后来没办法干脆就放弃了其中几间屋子,只保住两间房,一间阿奶和生病的阿爷住,另外一间就是爸妈和他兄妹五人挤在一块。
后来阿爷去世了,他又来到城里读书,屋子就显得没那么拥挤了,住起来还是特别的不方便,尤其是冬季,四面八方都是堵不住的洞口,寒风呜呜地往里吹,吹得屋里人一晚上冷得不行。
要是遇到暴雨天,每个人身上都会被淋湿,别说是睡觉了,一个不好就有可能感染伤寒,病得太严重还得找人借钱买药……
那时候的日子不仅仅是生活上苦,心里也是越过越麻木,好像永远都没有出头的那一日。
不过现在不是这样了。
短短半年的光景,他们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现在就算没有去师傅的工厂,手里也是攒了一笔不小的钱。
尤其是养蜂基地奖励的那张自行车票,借着东阳哥的手花了一百块钱,再加上原先攒下来的一些,他便想着在过年之前把家里的院子翻修一下。
“翻修院子?”
“那得不少钱吧,你要是不够我还能借你一些。”
“我也有,有一部分交给家里了,但我还能拿出五十块钱。”
“不用,我手头上的钱差不多够了。”罗朗咧嘴笑了笑,“如果是重建一座院子或许不够,但家里的砖瓦还能继续用着,我估摸着一百五十块钱左右就能弄好。”
其他人都知道罗朗手中的自行车票已经换出去了,再加上另外攒下来的钱,怎么都足够。
毕竟他们都是在一块干活,除了那张自行车票外,每个人手中拿到的钱都差不多,有多少家底也能算出来。
而除了罗朗手中的自行车票换了钱,钱嘉树也把自行车票卖了出去,卖给了大姐夫,没卖得像罗朗那么贵,不过他倒是挺满意的。
先前受了大姐夫家不少恩惠,正好这次能偿还一些人情。
反正他们手头上都挺活络的,以前是掏掏兜掏不出一毛两毛,现在拿个四五十块钱出来真不是问题。
确定罗朗没有金钱上的烦恼后,一个个也就不吱声了,最后能不能让他请假就得看小娥,早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小团体的负责人已经定好了。
不管是制作的方案还是任务的分配,又或者是时间上的安排都是小娥,虽然没那么多规规矩矩,但是请假的话他们还是得遵循一下她的允许,少个人也得重新安排一下人员的分配。
江小娥却没马上同意,而是微微皱了皱眉头。
罗朗看到,有些不解地问:“是不太方便吗?要是不方便的话我也不用请假,大队还有不少亲戚在,他们也能帮帮忙。”
“不是。”江小娥想了想,还是将后续的一些计划说了一下,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是强调了一句,“我并不是说要拦着你们建房,而是你可以把这件事先考虑进去,再决定要不要翻修。”
罗朗有些茫然,“什么事啊?”
一旁的周洲像是想到了什么,没有太多的惊讶就是有些激动。
“按照目前的进度,一个月后收割蜂蜜肯定还有更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赶制机器的原因。”江小娥竖起了两根手指头,“要么永安大队的养蜂基地扩建,到时候肯定还得招些人进去;要么选另外一个合适养蜂的地方,建立养蜂基地二号……”
不管是扩建还是再次建立,他们可以不参与其中的管理,但是招工名额他们必须得占一部分。
五个人中占两个名额,又或者十个人中占五个名额,这些她会在签约合同时就提起。
第一次成立养蜂基地,他们五个人各自都收获了一张自行车票的奖励,但之后的扩建和再次建立可就没这种好事,总不能来一次奖励一次,还次次登报赞扬,这种事要是多了在大众面前可不再是钦佩,而是更多的眼红和嫉妒。
时不时来一次,奖励的东西还这么昂贵,拿到手的东西价值比高级技术工的工资还要来得多,登报的次数多了谁能平常心?
所以像这种奖励她只打算拿一次。
但她费了这么大的劲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一张自行车票,属于他们的那份分红也都捐给学校,那从其他方面总得为自己人谋划一些什么吧?
就比如说工作指标。
她也不贪,不会占了全部的名额,但每次增加名额他们怎么都得占上几个。
这些她之前也和小伙伴们透露过,如果不是罗朗要翻修院子她估计也不会这么早又提起,现在说是想告诉他下一次的名额中也有他的一份。
倒不是偏向他,而是他家最适合。
她继续说着,“如果永安生产大队扩建,你爸也可以过去,这样一来爸妈也不会一直相隔两地,如果永安大队没有扩建而是重新选址,那重新选择的地方必须派一个养蜂熟手过去,好带领新地方的工人,而这个人选肯定是在五个养蜂工中选择一人……”
五个养蜂工中,两个是永安大队的社员,他们肯定不方便离开。
她二哥干活从不偷懒,但他不适合当领队的人。
罗朗的妈妈同样也是性格偏内向,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就只有周洲的堂哥周洋。
本身就年轻又是城里人,在交际方面不会太拘束,五个人中他最适合派出去带领新的养蜂工。
他一走,永安大队这边就缺了一个人,罗朗爸过来正好填补上。
这就是她让他多想一想的原因。
罗朗爸妈要是入了永安大队的养蜂基地,估计一干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且有永安大队的那一片柚子林在,她估摸着哪怕改革开放后,那边的养蜂基地还有更好的升值空间。
这样一来,罗朗爸妈就得在永安大队长住,而罗朗本人也会在城里工作,老家就只剩下一个老以及两个小,就江小娥了解他们家没有其他的堂亲,那自然是老的小的跟着罗朗爸妈在永安大队入住最妥当。
不然他们三人常年在外,家里老小要是发生意外都不一定能及时赶回去。
可如果真要跟着罗朗爸妈去长安大队入住,那他们现在掏空家底翻修的院子不就空在那里了?
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挺浪费的。
所以她才让罗朗好好想一想,江小娥没有替他做主的意思,说完养蜂工的安排后,就道:“请假的事好说,你就将我刚刚说的事和你家人说一说,具体怎么安排你们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