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金万宗仰天打了个哈哈道:“原来你小子打的这如意算盘,引狼入室,屠戮同胞,就为了自己做可汗!”

  胡剌丝毫不怒,笑道:“大上等有所不知,契丹人有归化王道的,也有野蛮未化的,如怀秀这般顽固不化的,自然是杀了的好,我辈则从善如流,为安中丞驱策。”他转头问张狗儿、李珠儿道:“二位以为然否?”

  张狗儿颇觉尴尬的干笑了两声,李珠儿则面无表情只当没听到。

  金良相道:“那渤海国呢?却怎么说?”

  这可问到新罗国利益相关的紧要处了,契丹再怎么折腾,都与新罗无关,而渤海国则与新罗接壤,金良相自然更关心燕军对渤海国的态度与动向,高不危忙接过话头,道:“高句丽与百济灭国,新罗国立有大功,战后新罗却只占了浿水以南,未得尺寸之地,高句丽故地则被未立尺寸之功的渤海国给占了去,安帅也颇为新罗国不平啊。”

  金良相不动声色地道:“安中丞为我国不平,那便如何?”

  高不危道:“安中丞想支持新罗,灭了渤海,大家平分渤海国的土地,以辽水、白头山为界。”

  江朔喝道:“那岂不是把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土地也划了出去么?安贼以我国国土举手与人,岂非国贼!”

  高不危摆手道:“哎……溯之此言差矣,新罗国号‘有唐新罗国’,用的也是大唐年号,圣人册封金宪英为新罗王、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充持节宁海军使,可见新罗乃大唐诸侯,既然是大唐诸侯,国土多寡不也于大唐无所损么?”

  金良相笑道:“照高参军这样说,渤海王被册封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去岁加授特进太子詹事、太子宾客。可也是大唐诸侯,高参军这不是要撺掇两家诸侯打起来么?据我所知各羁縻州都归安东大都护管辖,安中丞虽领两镇节度,却也管不了渤海和新罗吧?”

  高不危嘿嘿干笑两声道:“这其中关窍,金侍中还不明白么?何须高某点破。”

第233章 形势反转

  金良相佯做不知道:“是何关窍?我们新罗人比不得汉人,没有这么多花花肠子。”

  高不危道:“好!既然金侍中想把话说清楚,我便说个明白,安东大都护裴旻已年未踏上辽东的土地了,现在连大都护府都迁到辽西故城了,辽东的事早都是安中丞说了算了,而且你们也应当知道安中丞现在可是圣人跟前的大红人,只要新罗出兵,我军可从辽西为新罗提供粮秣、军械,无论新罗攻占了多少渤海的土地,安中丞都能上表圣人将彼地赐予新罗。”

  金良相道:“安中丞卖新罗这么大一个好,自己去所为何来呢?”不待高不危回复,金良相又道:“可不要说什么为新罗不平这样的鬼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安中丞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没好处的事情想必不会做。”

  高不危笑道:“早闻金侍中海东良相之名,今日见之果然犀利,要说安中丞的好处么,就是能够打压一下靺鞨的嚣张气焰,削弱渤海国的实力,以防其尾大不掉蓄谋反唐,东夷安则大唐安,那便是安中丞的进身之阶咯。”

  金万宗终于忍不住道:“一派胡言,安禄山这些年来能升的这么快,还不得都是打仗打来的?天下安定不起兵事武人如何晋升?且我听说渤海国主大钦茂事唐恭谨,恪守臣礼,改武功为文治,国内人心思定,倾慕中华,又何来蓄谋造反之说?”他瞪视着高不危道:“我看是安中丞自己有不臣之心,怕起事之际,渤海国在其背后呼应大唐,因此先下手为强,想借新罗之手削弱渤海国的实力吧?”

  独孤湘道:“大上等,你以为已经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心了,可还是把安禄山和高不危想的太好了,只怕燕军是两头押注,这边引诱新罗打渤海,那边却将新罗汉州之地许给渤海国,无论两国谁经不住利诱,发兵攻打对方,燕军只需等两国两败俱伤之际,以派兵平叛之名,攻击两国,到时候只怕眼前的利益没拿到,还有丧地失国的危险。”

  金万宗听了浑身一颤,道:“小妮子,你此言当真么?”

  独孤湘道:“嘿,我也只是揣测而已,不过么,看高参军的表情,只怕是被我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呢。”

  再看高不危果然面色甚是难看,正狠狠地盯视着独孤湘。

  江朔心中奇怪,湘儿素来对这种军政大事不感兴趣,但她上次在北镇庙棋盘山石台上侃侃而谈,就有意无意地戳破了信行的诡计,今日又三言两语道破了高不危的奸计,这可不像湘儿所能想到的,只是不知是谁再提点她,要说是事先说好的,教她的人怎会知道她何时会遇到何人说何话,话术中的种种变化,湘儿又怎么记得下来。

  江朔还在自顾自的思忖时,金良相却率先说道:“高参军果然好计策,不过想是没劝动渤海国主,才来打我们新罗的主意,我王去岁继位以来,遵照唐朝制度展开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早引起了信行等因循守旧的真骨贵族的反对。信行掌管新罗太医,高参军故意让间人劝我王派信行到大唐出使学习太医署之制度,而信行到了大唐朝堂之上,对学习之事避而不谈,却和大唐汉医争起了源流。”

  江朔道:“原来如此,汉医源流之争看似荒谬,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机关算计。”

  独孤湘道:“恩……想必信行与魔教勾结,也是高参军给牵的线吧?”

  金良相道:“那就难怪了,我还道安中丞约我们在此会商,怎会有摩尼教的人在……高参军,是这样吗?”

  高不危还没说话,李归仁先不耐烦的道:“高参军,你那套阴谋阳谋的不好使,要我说新罗大上等、侍中都在此,将他们一并都杀了,新罗国必然大乱,到时候安中丞进兵还不是易如反掌?”

  金万宗心里一惊,他知道新罗国内守旧贵族对新罗王全盘仿效唐制有颇多不满,如自己和金良相果然在此地有个三长两短,国内贵族可也难保不会反叛,再有燕军从旁使间,后果不堪设想。再看山下,火炬越聚越多,少说有千骑了。

  金良相却冷冷地道:“李将军这便要撕破了脸么?”

  李归仁亦冷笑道:“信行杀得,你二人便杀不得么?不瞒二位新罗国内你们的替代者都已安排好了,我看二位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安帅合作为好。”

  金良相道:“那便是没得谈了。”他突然纵声高喊:“那卡纳拉!”

  这是一句新罗语,众人虽然听不懂,但马上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只见白崖绝壁之上忽然冒出无数穿白衣的武士,这些武士手持弩箭一齐对准了高不危、李归仁等人。原来这些新罗武士早已埋伏在白崖之上,白色的山岩成了这些白袍武士最好的隐蔽。白崖虽然陡峭但只有百仞高,一仞合七尺,崖顶距离此阁也不过就是七百尺,正在弩箭的射击范围之内。

  李归仁哼道:“就凭这点弩手也想冲下山去么?”

  金良相再度鼓劲高呼:“斯卢用撒奴获哒!”这次他喊声更为高亢,声震林木,然而在李归仁这样的内功大家面前,这点道行可算不了什么,他嘿嘿冷笑,心道:此间余人都不足畏惧,只江朔一人难缠些,先想个什么法子擒住他再说。

  就在此时,忽听山下数千人一齐怒吼:“斯卢蛮塞!”

  李归仁一惊,向山下望去,却见一曳落河武士跌跌撞撞跑上崖来,道:“李将军,大事不好!山下杀来无数新罗武士!”

  李归仁甩头再看金良相,只见金良相好整以暇,笑道:“李将军、高参军,现在突围可还来得及哦。”

  李归仁怒道:“我先杀了你这东夷再说!”

  李珠儿却在他背后轻声道:“将军需以大局为重,江朔这小子本就不好对付,现下他手中还有光明盐,更是难缠,须臾间分不出胜负,我们可都要困死在这里了。”

  李归仁一翻眼珠还想说什么,高不危也道:“珠儿说的不错,此时事败,就算杀了他们几个也于事无补,今日且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高不危是安禄山的智囊,虽只官拜左领军仓曹参军同正员,品级上比李归仁差了许多,但这是安禄山故意压低高不危的官职,这样可以不用吏部考课,才能将他长久留在身边。李归仁自然知道高不危在安禄山心目中的地位,对他极是恭敬,叉手道:“全凭高参军吩咐。”

  李归仁道:“楷洛可汗与高参军先走,我和猪狗二人断后。”

  胡剌也不客气,向李归仁一叉手,随着高不危转身就走,独孤湘急道:“朔哥,这胡剌最是可恶,别叫他走了。”

  江朔道:“湘儿,不急在今日。”他心中也忌惮李归仁,知道要绕过李归仁去截胡剌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高不危功夫也不弱。

  金良相亦道:“江小友不为己甚,在下佩服,今日就让他们去吧。”对山崖下喊道:“高参军,你们信行之死虽是他咎由自取,但燕杀了新罗花郎,这笔账可没揭过去,早晚还要清算。”

  高不危在石径上“哈哈”大笑道:“海东良相果然名不虚传,来日得便再向金侍中讨教。”听声音已去的远了。

  高、胡二人下崖后,曳落河武士也依李归仁的命令撤下山去,崖上只剩下李归仁和张狗儿、李珠儿三人,独孤湘对江朔轻声道:“朔哥,现在正是机会,待李归仁他们退到石阶之上时,你将这光明盐兜头泼下,他在石径上无处可避,只要沾上光明盐,内力一消……”

  江朔道:“湘儿,这可不行,我拿这光明盐的大鼎,是自忖斗不过李归仁,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若要凭着光明盐取胜,那和魔教阿波教主又有什么区别?李归仁虽恶,也要光明正大的赢他,以毒药取胜却非正人君子所应为。”

  独孤湘叹气道:“我就知道你不肯。”

  金万宗心中奇怪,既然早就知道,这小女子又说出来做什么?他心中愈加佩服江朔,道:“姓江的小子,你小小年纪,武功既高人品又俊,老夫我甚是钦佩。先前误信谗言,多有得罪,还请多担待。”说着叉手向江朔施礼。

  江朔手中挈着鼎上铜纽还防备着李归仁,不得回礼,口中忙不迭地道:“大上等说的哪里话来,我们也没想到信行所为并非新罗王的授意,唐突了大上等与侍中,还请勿怪。”

  金万宗哈哈大笑道:“好啦,我们都不必多礼了。”这时李归仁等三人已经往山下退去了,金万宗问金良相道:“贤侄,真就让他们这么走了?”

  金良相指着地上道:“大上等你看。”

  金万宗借着鼎中发出的火光,拢目光观看,原来李归仁放在站过的地面石板上留下了两个脚印,在火光的映照下,阴影十分清晰,金良相道:“这是向我们示威呢。”

第234章 继续东行

  金万宗错愕道:“没想到这个李归仁内功竟如此了得!”

  金良相道:“是啊,安禄山手下能人不少,目下看最好还是不要和燕军发生正面冲突的为好。”

  此刻听到山下喊杀声骤起,金万宗惊讶道:“李归仁去得好快,这便和儿郎们动上手了。”

  独孤湘望着山下时聚时散的火炬,问江朔道:“你说新罗人拦得住李归仁他们么?”

  不待江朔回答,金良相道:“拦不住的,只是徒增伤亡罢了。”转头对身边一新罗武士道:“传令放他们走。”那武士得令,取下背后背着的牛角号,呜呜地吹了起来。

  见山下火光突然分开,不消片刻喊杀声渐渐远去,金良相道:“他们应该已经走得远了,我们下去看看吧。”

  金万宗看着地上的大鼎道:“这光明盐倒有些意思,我看尚有许多没有燃尽,不如取些回去研究看看。”

  江朔道:“大上等不可,此乃魔教邪药,毁之唯恐不及,怎能遗祸人间呢?”他见阁前有一个储水防火用的大陶瓮,便跃过去提起瓮来,将里面的水尽数倒入鼎中,只见鼎中翻滚如沸,腾起大量白雾,待平息时再看,鼎内的光明盐早都成了一锅白色的浆糊了。

  金万宗见他毁了光明盐,反而更加敬佩,道:“好!江小友光明磊落,深得我心,如你不嫌弃,我们便交个朋友。”

  江朔忙叉手道:“大上等快意恩仇,朔儿也佩服得很,大上等有心交结,自是求之不得。”

  金万宗哈哈大笑道:“好!江小友,我们新罗人便认了你这个朋友,我们这便下山去寻我侄孙儿乾运吧。”

  众人下山走出龙泉寺,见地上横七竖八躺了不少尸体,有摩尼教徒、有曳落河,也有不少新罗武士。山下一众新罗武士足有两千人之众,皆着白衣,不过与二金所着白袍不同,都是窄衣箭袖的精悍打扮,小腿上打着绑腿,一手持火炬,一手持三尖钢叉,见金万宗、金良相到来,一齐跪倒行礼,江朔这才发现这些新罗人都是步卒并非骑兵,不禁赞道:“方才在山上见山下火光移动得好快,我还道是骑兵呢。”

  金良相笑道:“一来新罗不产良马,二来新罗多山地,纵然有马也施展不开。因此新罗军都以步卒为主。”

  金万宗接口道:“江小友可不要小看我新罗步卒,我新罗健卒翻山蹈海如履平地,两条腿在山里可跑得比马都快。”江朔心知此言不虚,别的不说,他和湘儿偷偷爬上白崖之时,崖上并无新罗伏兵,这些健卒定是后来攀援上去的,此山壁陡峭,他和湘儿仗着轻功,攀上去固然不难,寻常士兵要攀爬上去可就千难万难了,新罗人能在短时间内能悄无声息地爬上绝壁,可见新罗健卒之能。

  正说话间,忽见一人飞奔而至,口中高喊:“叔公!侍中!你们怎么来了!”却是新罗世子金乾运。

  二金见乾运果然还活着,不禁大喜,迎上去拉着他的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查看,见他并未受伤,这才放心。

  金良相对乾运道:“你和信行法师赴唐后,一日安禄山突然传来消息,说听闻你们在朝议论事时得罪了圣人,要新罗王到辽东龙泉寺来商议,我王问使者,出了什么事却又语焉不详。他本拟亲自来的,但国内的情形你也知道,大上等力劝国主不要以身犯险,这才派了我二人来此。”

  金乾运道:“安禄山行事毒辣得很,信行师父和使团其他人可都被燕军给杀啦。”

  金万宗怒道:“看来江小友所言果然是真的,还好侍中心思缜密,知道安禄山此人惯于使诈,预先埋伏了两千健卒,不然此刻我们怕也没这么容易脱身,信行真的是被燕军曳落河所杀么?乾运你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金乾运当即将那日在北镇庙如何约定比试医术,信行以摩尼教传授之法使诈,却被江朔戳破,大唐获胜之际曳落河武士冲入庙内,又趁信行不备杀了他,预备嫁祸大唐斗法不过反而杀害了信行一行人,自己因为同情大唐医师不肯下棋盘山反而得活,凡此种种略述一遍,之后大唐医师要南下回中原,自己急于回新罗报告此事,这才献计走辽东,大唐医师可以避开燕军走海路回中原,自己则可以就近回新罗,不想机缘凑巧,到龙泉寺借宿之时,正撞上燕军、魔教和新罗于此会商。

  金良相叹道:“冥冥之中岂无天意哉?若非你们凑巧到了此处,江小友又先于我等和魔教交上了手,才搅乱了高尚的全盘谋划。”

  金万宗道:“是啊,若不是遇到江小友,高尚的全盘话术可说是毫无破绽,我们定然是要入彀的。”

  金良相沉吟许久,才缓缓道:“现在想来高尚的谋略并非拉拢新罗,而是要把北地搅乱,让契丹、靺鞨、新罗乱战,越乱对安禄山就越有利。”

  江朔奇道:“这却是为何?”

  这时大无信、韦景昭护着大唐医师也来到庙门前,大无信道:“溯之,这中间的道理你还想不通么?安禄山这些年爵位、权利扶摇直上,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军功么?东军原本只有两镇几万人马,与西军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年他靠着谎报边关战事,让圣人误以为北地军事吃紧,已将军队扩展到二十万了。这还只是契丹和奚人两族,若是新罗、渤海打起来,他可不是又要扩充实力了。”

  江朔道:“我明白了,高尚给安禄山定的策略看似漏洞颇多,经不起推敲,其实是故意露出破绽,只为了挑起北地各族的争端,互相攻击也好,犯边入寇也罢,只要有战事,对安禄山来说就是财运与官运!”

  韦景昭稽首道:“太乙救苦天尊,大唐北地边民何辜,遇着这么一个节度使。”

  金良相叉手道:“还没请教诸位高姓大名。”

  金乾运赶紧一一给金万宗与金良相介绍了,二金一齐叉手道“幸会”,金良相道:“没想到渤海扶余府刺史大君侯也在此间,不知渤海王庭面对燕军的挑唆做何打算?”

  大无信叉手道:“大某虽是王族,与今上却非一支,王庭与燕军是否有密谋我实不知,但此番回转渤海,一定会向我王备述所见所闻,力劝我王不要中了高尚的奸计。”

  金良相点头道:“如此甚好,我即刻做书一封,言明新罗与渤海修好之意,希望两国勿起兵戈,为成了安禄山的晋升之阶。”金良相是新罗国侍中,乃宰相之职,他的侍从官随身带有印信,金良相取了纸笔,片刻间写就一篇盖上钤印,交于大无信。

  大无信忙双手接了,揣入怀中,道:“我这便回转中京显德府。”

  江朔道:“大君侯,你阿娘怎么办?云姑她老人家那日失踪之后一直未见行踪。”

  大无信道:“我也甚是惦念阿娘,照理说她来寻我生父,不该忽然失踪才是,难道是已见着了我生父,心事已了,却不想再有纠缠,便自行回去了也没一定。”

  江朔与独孤湘对望一眼,二人早知大无信没听到秦越人是他生父这一节,但二人不知如何向他说起,一直按捺并未言明。独孤湘悄声道:“朔哥儿,大君侯要是就这样回去也太可怜了吧?”

  江朔点头道:“此刻人多不便明言,我们待会儿寻个独处的机会向他言明才是。”

  金乾运道:“大君侯,先在此歇一宿再走吧。”

  大无信笑道:“世子,你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众人抬头看天却见东方天空鱼肚微白,已然是破晓时分了,原来折腾了半天,不知不觉一夜就这样过去了。

  金良相也道:“虽说安东都护府早已有名无实,但毕竟是大唐领土,若被发现新罗军进入,那可就成了安禄山的大把柄了,为今之计我们也要快些离开此地,以防燕军复回。”

  韦景昭道:“如此我们便就此别过,我等南下卑沙城,走水路回中原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